切换到宽版
  • 4715阅读
  • 4回复

西安石油大学石油工程学院教授简介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beyondanshan
 
发帖
540
财富
682
威望
11
交易币
0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0楼 发表于: 2008-10-24 | 石油求职招聘就上: 阿果石油英才网
— 本帖被 起舞弄清影 从 石油新闻 移动到本区(2009-07-21) —
张绍槐
    男,汉族,中共党员,江西九江人。毕业于清华大学石油工程系。曾在清华大学、北京石油学院、西南石油学院及西安石油大学任教。曾任西南石油学院副院长、院长,西安石油学院院长,院学术委员会主任等职。曾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特邀专家、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世界石油大会组织中国国家委员会委员。现任西安石油大学顾问、西安石油大学导向钻井研究所所长、陕西教育国际交流协会副会长、中国石油教育学会顾问、中国石油工程学会理事、陕西省高级人民法院司法技术鉴定专家、国际石油工程学会会员、多个国内著名石油期刊编委等职。  
    1989年被授予国家级中青年有突出贡献的科技专家,1991年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992年被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授予石油工业有突出贡献的科技专家荣誉及奖牌。是我国保护油气层技术、喷射钻井技术、油气钻井智能信息技术和旋转导向闭环钻井技术的尊基人和开拓者之一。出版有《保护储集层技术》、《喷射钻井的理论与计算》、《现代钻井技术》、《高压喷射钻井技术》等四本专著,主编《汉英-英汉科技检索词典》,编译《钻井与钻井液》等书。发表近百篇论文,其中,国际论文5篇。主持和参加40多项科研项目,获国家级科技成果奖四项、部省级科技成果奖五项、局级奖二十多项。他主持的国家863项目钻井智能信息技术的高技术先导研究达国际先进水平,20世纪90年代他连续主持3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在现代钻井理论研究上取得突破。
李  璗
    男,汉,教授,毕业于清华大学石油工程系采油专业,研究生毕业于北京石油学院。先后在北京石油学院、西安石油大学任助教、教研室主任,长庆油田任地质工程师、主任地质工程师、高级工程师、西安石油大学副院长;1992年获石油工业有突出贡献教育专家称号,同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陕西省力学学会常务理事。
    长期从事教学工作,有十余年的现场工作经验,是我国首批从事渗流力学及油藏工程教学和科研的几个人之一。1958年参加了中苏合作的克拉玛依油田开发设计,1959年在力学学报上发表了渗流力学论文,设计调试了石油系统第一个渗流力学实验室。创办了我国唯一的石油工业技术监督杂志,任主编十余年。出版著作有:《实用油藏工程方法》、《石油工业常用数理统计方法》、《油藏增产措施》、《采油工程手册》、《现代油藏工程》、《油气渗流力学基础》,发表论文40多篇,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一次。

周春虎
    男,出生于山西省洪洞县,中共党员,教授。毕业于西北工学院矿冶业系石油工程专业。曾作为访问学者赴美进修,曾赴俄罗斯、乌克兰作专题考察。曾任陕西省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咨询委员,陕西省“有突出贡献专家”、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有突出贡献科技专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多年来主要从事采油工程的教学及增产措施的研究。主编主译教科书和专著4部,在国内外发表《高能气体压裂的研究和应用》、《高能气体压裂瞬态压力偶合分析》及《径向多缝压裂初探》等论文30余篇。同其他科技工作者试验研究的“限流压裂在薄油层开发中的应用”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压裂改造低渗油层增加油井产量”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中深裸眼井高能气体压裂弹及其应用”、“高能气体压裂机理研究”及“无壳弹高能气体压裂技术推广”分别获中国兵器工业总公司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科技进步二等奖及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三等奖,获中国专利2项。
张宁生
    校党委委员, 副书记、校长 。在党委领导下主持学校行政工作,分管人事处、规划发展处。宁夏中宁人,教授,博士生导师。毕业于西南石油学院开发系钻井专业。1985年、1990年分别由原石油部和国家教委派出两次到英国Heriot-Watt大学进修学习,并于1994年5月获博士学位。历任西南石油学院副系主任,西安石油学院钻井信息中心主任、副院长。并兼任中国石油学会、美国石油工程师学会会员、国家多相流实验室学术委员。
张宁生教授主要从事钻井、完井工程和油气层保护、油气田污染控制方面的教学、科研与研究生指导工作。先后参加和主持30多项科学研究和教学研究项目,其中包括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国家“863”项目1项、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青年创新基金项目3项、省部级科研项目10余项和油田横向科研项目20余项。获得省、部级以上学术奖励7项,1999年获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铁人科技成就奖”铜奖。在国际学术会议上宣读论文和国内外主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40余篇。目前主要从事“油田开发过程中含油污水深度处理”、“特殊油气层保护和特殊钻井及信息应用技术”、“电化学导流提高低渗透油藏采收率方法与理论研究”等方面科学研究工作。

李  琪
    男,1986年硕士研究生毕业后分配来我校,一直在教学和科研一线工作,1999年晋升为教授,2002年获得博士学位i,2006年在职完成西北工业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和钻井工程技术学科交叉的博士后研究工作。1993年起担任“油气井工程部级重点学科”学科部主任和学科带头人。在教学、科研、教书育人等各方面成绩显著。1995年、1999年作为国家委派的高级访问学者在国外进修学习。2006年得到国家教育部资助远赴挪威访问学习。曾获孙越崎科技基金优秀青年科技奖,并被授予“石油高校优秀教师”、“陕西省高校青年教师教书育人先进个人”、“陕西省优秀青年科技工作者”等荣誉称号。先后承担并完成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国家“863”计划项目。现在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复杂条件下钻井技术基础研究”和国家“863”项目“旋转导向钻井系统关键技术研究”。在钻井信息应用技术、大型综合集成软件的开发、旋转导向钻井技术研究方面取得一定成果。或省部级科技成果3项,院局级科研成果9项。出版专著2部,发表学术论文35篇。
蒲春生
男 教授 博士
    1959年3月生,1982年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计算数学专业,1988年获西安交通大学计算流体力学硕士学位,1992年获西南石油学院油气田开发工程博士学位。现任西安石油学院石油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陕西省油气田开发工程重点学科学术带头人,陕西省油气田特种增产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国际石油工程师协会会员,陕西省石油学会石油工程专业委员会主任,陕西省计算数学会、陕西省力学会常务理事,《石油学报》编委。
专业领域:油气田开发工程。
研究方向:采油气工程理论与技术方面的教学和科研工作。
主要成果:在特种油气藏物理法强化采油与提高采收率理论与技术、特种油气藏物理—化学复合采油与提高采收率理论与技术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了许多创新性成果,在国内外同行中引起广泛关注。近10年来,先后主持和参加完成国家“863”重大专项、陕西省、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集团)公司和石油企业重点科技攻关项目3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出版著作2部,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教学成果奖和各种学术奖励10项,国家专利3项。
在研项目:承担国家西部行动计划重大攻关、国家“863”、“973”、教育部、陕西省、中国石油集团公司和石油企业科研项目10项。
宋子齐
男  教授 学士
    1944年8月27日出生。1968年毕业于成都理工大学矿场地球物理专业。现任国务院特殊津贴科技专家、教育部科技评审专家,中国人民法院司法鉴定专家,中国地质大学兼职博士生导师,国际SPE(美国)学会会员,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石油部)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
专业领域:油气田开发工程。
研究方向:油气藏精细评价、剩余油分布描述、测井解释与资料解释处理研究。
主要成果: “七五”、“八五”和“九五”期间作为第一完成人,在油气藏精细评价、剩余油分布描述、测井解释与资料解释处理研究方向上,取得了30余项的科研成果,其中“测井多参数的地质应用”课题研究,达到八十年代末期国际先进水平,已获1993年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多参数储层计算机分析系统在油气勘探开发中的应用”研究,达到九十年代初期国际先进水平,获1994年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三等奖;“灰色理论测井储层精细评价解释系统”研究,达到当今国际先进水平,获1996年陕西省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灰色理论精细评价油气储层的分析方法及应用研究”,获1997年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三等奖;“储层、水淹层精细评价技术在油气田勘探开发中的应用”研究,获1999年西安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其它10多项成果还分获陕西省科委、省教委、大港石油管理局及西安石油学院科技进步和理论成果一、二等奖。近年来,撰写科研成果报告60余份,出版专著三部,发表论文100余篇。讲授课程10余门,编著教材8部,培养的各类人才(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和青年教师)已成为教学、科研及油田生产技术战线上的骨干。1995年9月在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部级)第五次科学技术大会上被授予《先进科技工作者》称号,同年12月又被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部级)确定为《跨世纪学术、技术带头人》,1997年1月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部级)授予《铁人科技成就奖》,2000年6月国务院授予《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称号,2002年5月陕西省委、省政府授予《陕西省劳动模范》称号。
马建国
男 教授 学士
    1964年毕业于北京石油学院采油专业,同年到西安石油学院开发系任教,1970年后在西安石油勘探仪器总厂测井研究所搞地层测试器研究工作,1985年5月至今,在西安石油大学石油工程学院任教,担任采油教研室主任多年,2003年至2006年学校聘为校级院聘油气田开发工程硕士点学术带头人A岗。  
专业领域:油气田开发工程
研究方向:
主要成果:研究过高能气体压裂、水平井压裂、震动增产等,科研方向集中在增产新技术与地层测试新技术的开发上,以研制油气生产井、勘探井、水平井的油气藏动态参数直接测量技术为目标。发表论文50多篇。〈油层爆燃压裂器〉、〈套管井地层动态测试器〉、〈地层多级水力震源〉及〈一种全储层取样测试器的数据采集电路〉获实用新型专利,〈全储层取样测试器〉获发明专利。是国内研究电缆地层测试最深入的人员之一。出版七部著作:译著《重复式电缆地层测试器》及《石油开采系统》,参编《采油技术手册》(上下册),主编专著《电缆地层测试器原理及其应用》、《油气藏增产新技术》、《电缆地层测试新技术》和《油气井地层测试》。曾获部级奖两项,局级奖七项。曾负责中油集团公司科研项目‘深井井下液压射流地震器现场应用’及‘套管井地层动态测试器研制及应用’;负责一项与胜利油田联合研究的项目‘油井动态测试及分层取样技术前期研究’。
在研项目:十五国家863计划课题,“钻井中途油气层测试技术”之子课题 ‘套管井双封隔器单元研制’;陕西省教育厅省级重点实验室科研与建设计划项目--‘井下地层流体识别系统研究’(已结题);陕西省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多分层取样测试器研制’;西安市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多分层试井仪’。

陈军斌
男,教授,博士
    1963年4月出生。1982年9月至1986年7月在南开大学数学系数学专业读本科;1991年9月-1994年7月、1998年9月至2002年7月在西南石油学院油气田开发工程专业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和博士学位研究生; 2003年6月至2005年12月在西安交通大学动力工程与多相流国家重点实验室作博士后研究工作。工作简历:1986年7月至今先后在西安石油学院基础部、石油工程系、信息科学系以及西安石油大学理学院、石油工程学院从事高等数学、石油工程、计算数学方面的教学与科研工作。
专业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应用力学、计算数学
研究方向:渗流力学及数值模拟
主要成果:先后主持或参加过国家八五科技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中石油中青年创新基金项目、国家重点实验室访问学者基金资助项目、国家博士后基金资助项目多项研究。在国内外刊物上发表论文30余篇。

陈明强
男 教授 博士
    1963年6月生,1983年本科毕业于陕西理工学院数学专业,1986年硕士毕业于西南石油学院油气田开发工程专业,1992年获西南石油学院油气田开发工程专业博士学位。现就职于西安石油大学石油工程学院,担任油气渗流理论与开发决策学科方向带头人。
专业领域:油气田开发工程
研究方向:主要从事油气田开发理论与方法、油气藏数值模拟与仿真技术、计算机软件与智能应用等专业方向技术研究。
主要成果:先后承担国家“86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省部级科技项目13项,石油企业科技服务项目30余项,成果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三项,厅局级科技与教学成果奖8项,曾获四川省优秀青年知识分子-南充市有突出贡献青年专家荣誉称号(享受政府津贴),先后指导硕士研究生27人,博士、博士后5人。
在研项目:承担国家科技攻关项目、石油企业技术研究项目4项。

任晓娟
女 教授 博士
    1962年10月出生,1987年7月毕业于西南石油学院油气田开发工程专业,获硕士学位;同年7月分配至西安石油学院石油工程学院开发研究室工作。2006年获得西北大学博士学位。
专业领域:油气田开发工程、油田化学
研究方向:油层渗流物理化学、油田化学、低渗油气藏的储层保护技术及提高油(气)采收率技术的研究与教学工作。1)低渗油气储层流体的渗流规律实验研究;2)低渗油气藏储层伤害机理及有关技术的开发研究;3)低伤害压裂液体系的开发研究等。
主要成果: 1)低渗油层非达西渗流规律的研究,该成果与项目组的其它同志共同获得,在国内首次提出了低渗透储层存在非达西渗流规律,这一观点得到普遍的认同。 2) 低渗油气层储层损害机理研究,目前在这一领域已进行了8个低渗油气藏的伤害机理的研究,形成了一整套研究方法和配套技术研究方法,对有关油田的储层保护工作起到了推动作用,产生了较好的经济效益。3) 低伤害压裂液体系开发研究,开发研究了LX-清洁压裂液体系,在现场应用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围绕该成果还开发出了一些相关低伤害体系。做为项目负责人和主要完成人完成了20余项纵、横向科研项目的研究工作,获各类科技奖6项,其中一项获省部级三等奖,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2篇被EI收录。

田和金  
男 教授 硕士
    1947年2月出生,1985年毕业于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获应用化学专业硕士学位,同年到本校工作。
专业领域:地球物理测井及储层评价
研究方向:油气田特种增产技术。
研究成果:曾获多项省部级、厅局级科技进步奖,其中“油气田特种增产技术”获陕西省科学技术二等奖 ,“无壳弹高能气体压裂技术推广应用”获国家教委科学技术三等奖。编写和参与编写专著4部,发表论文20 余篇其中被EI摘录的2篇。

张玄奇
女 教授 硕士
    1963年生。获中国科学院渗流力学工科硕士学位。石油工程学院教授,主要从事油藏物性及提高原油采收率等方面的研究。
专业领域:油气田开发工程
研究方向:油藏物性及提高原油采收率
讲授课程:主讲油藏物理、提高采收率原理、凝析气藏开发、渗流力学、石油工业通论、专业英语、特殊油气田开发等本科、研究生课程。
著作及论文:1992年至今发表论文18篇。
科研成果:承担过高能气体压裂机理、油气藏保护的模拟仿真系统研究、低渗透砾岩的水驱油机理的研究、油藏伤害的对策研究等课题的研究工作。获得过陕西省科委科技进步一等奖一项,石油天然气总公司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学院CAI教学成果二等奖一项,院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两项。

刘易非
男 副教授 硕士
    1962年7月出生,1984年7月毕业于西北师范大学物理系物理学专业,获理学学士学位;同年8月在中国科学院兰州渗流力学研究室参加工作,任研究实习员;1987年7月调入西安石油学院油田开发系开发研究室工作,任助理工程师、工程师、研究室副主任;1994年7月毕业于西南石油学院油气田开发工程专业,获工学硕士学位。1994年8月至今在西安石油学院石油工程学院油气田开发学科部工作,现石油工程系主任及“油气田开发工程”省级重点学科隶属重点实验室责任人,石油工程系主任。
专业领域:实验力学、石油工程
研究方向:长期从事于渗流流体力学及提高油(气)采收率技术的研究与教学工作。其主要研究方向是:1)细观渗流及实验技术研究;2)地下多孔介质中的溶质输运过程理论及实验技术研究;3)多孔材料的渗流规律及实验技术研究。
主要成果:曾作为项目负责人和主要完成人参加了20余项纵、横向科研项目的研究工作,获各类科技奖5项。其主要研究成果有:1)提高稠油、超稠油采收率技术的研究与应用;2)油(气)层水力压裂新技术的研究与应用;3)低渗透油(气)藏开发过程中的储层保护技术的研究与应用;4)微观地层仿真模型的研制与应用;5)微生物采油技术的研究与应用等。

高永利
男  副教授 硕士        
    1964年10月出生。1991年4月毕业于西南石油学院,获石油地质勘察工程专业硕士学位。1991年4月到西安石油学院工作。
专业领域:油气田开发工程
研究方向:主要从事常规与非常规油气田储层特征和油藏描述及细观渗流与提高采收率方面的教学与科研工作 。
主要成果:作为负责人或主要参加人先后承担了国家科技攻关项目、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项目及油田企业项目10余项。在《Scientia Geologica Sinica》(Overseas)、《石油勘探与开发》及国际国内会议等期刊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与他人合作出版专著2部(科学出版社)。

评价一下你浏览此帖子的感受

精彩

感动

搞笑

开心

愤怒

无聊

灌水
wefegfegfe
离线beyondanshan
发帖
540
财富
682
威望
11
交易币
0
只看该作者 1楼 发表于: 2008-10-24 | 石油求职招聘就上: 阿果石油英才网
刘晓娟
女 副教授 硕士
    1963年5月出生,1984年7月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物理系物理学专业,获理学学士学位;同年7月在酒泉教育学院参加工作, 1987年7月调入西安石油学院,在基础部物理实验室工作, 1993年3月毕业于西南石油学院油气田开发工程专业,获工学硕士学位。1994年至今在西安石油大学石油工程学院油气田开发学科部工作,现任石油工程实验室主任。
专业领域:油气田开发
研究方向:长期从事于油气田开发及提高油(气)采收率技术的研究与教学工作。
主要成果:作为项目负责人或主要参加人曾先后承担完成和参加了19项科研项目的研究工作,其中3项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为石油天然气总公司九五科技攻关项目、3项为石油天然气总公司中青年创新基金项目、11项为油田合作项目。先后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国际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十五篇。

李永太
男  副教授  博士
     出生于1963年7月, 1986年7月毕业于西南石油学院应用化学系油田化学专业,获工学学士学位。同年7月分配到河南油田研究院工作。2001年9月考入西南石油学院攻读博士,2004年6月获得工学博士学位。2002年7月调入西安石油大学石油工程学院从事教学与科研工作。
专业领域:油气田开发工程
研究方向:油田化学
主要成果: 先后完成了部级重点科技攻关项目《高温聚合物降解机理与提高稳定性途径》、《国产聚合物污水配制高温稳定体系的研究》和局级科研项目《下二门油田聚合物驱大孔道深度调剖技术》、《高温聚合物驱整体深度调剖技术》、《微凝胶驱油技术研究》等十多项课题的研究,先后获得部级三等奖一项,局级科技进步奖五项和院级科级进步奖多项。自行研究的《超高分子量HPAM》、《HPAM多功能交联剂》及《油田污水特种处理剂》已在工厂进行了产业化,特别是《HPAM多功能交联剂》解决了华北油田高温调剖的技术难题,已在华北油田及河南油田成功实施200多井次。《油田污水特种处理剂》在河南油田解决了聚合物驱后污水处理的技术难题。先后编写专著一部,教材一部,在《油田化学》、《石油勘接肟ⅰ芳啊蹲瓴晒ひ铡返绕诳⒈砺畚?0余篇。
  
阮敏
男 副教授 硕士
     1966年5月出生。1987年7月毕业于石油大学(华东),1991年3月毕业于西南石油学院,并获得油气田开发工程专业硕士学位。1991年4月到西安石油学院工作。现任西安石油大学科技处副处长。
专业领域:油气田开发工程
研究方向:主要从事油气田开发工程方面的工作,尤其是对低渗透油田的开发有一些独到的见解。
主要成果:作为负责人或主要参加人先后承担了国家“八五”科技攻关项目1项、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及油田企业项目10余项,包括“低渗透油层多相渗流机理研究”、“低渗透油田中流态及渗流规律研究”、“聚合物在多孔介质中的粘弹行为”、“玛北石西低渗储层渗流特征研究”、“孤岛油田不稳定注水机理”等科研课题。 在低渗油田渗流理论研究中取得了重大突破,和课题组其他同志在国内首先提出低渗非达西渗流的重要论断,这一重大理论创新在我国低渗透油田开发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不稳定注水研究中,提出根据储层性质和开发现状科学合理地确定不稳定注水参数和预测注水效果,在提高非均质性油田采收率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该成果在孤岛油田应用提高经济效益170多万元。 在《Scientia Geologica Sinica》(Overseas)、《石油学报》、《石油钻采工艺》或国际会议等期刊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25篇,其中12篇为独撰或第一作者,1篇SCI源期刊,1篇EI、PA源期刊、1篇权威期刊、4篇核心期刊,3篇获优秀论文奖,1篇被“EI”检索,1篇被《科学中国人》转载。与人合作出版专著1部。获得科技成果奖8项,其中省部级奖1项,厅局级奖7项。

谭成仟
男 教授 硕士
      生于1964年11月,1988年7月硕士毕业于西安地质学院地球物理系,同年在西安石油学院参加工作。现任西安石油大学研究生部副主任。
专业领域:地球物理测井及储层评价
研究方向:水淹层解释、储层评价以及剩余油分布研究等
主要成果:15年来,曾完成国家“九五”、石油天然气总公司“八五”科技攻关以昂嵯蚝献骺蒲邢钅?0余项,其中获石油天然气总公司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西安市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三等奖两项、陕西省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一项,在石油工业出版社和陕西省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著作两部,在各类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20多篇。在1996年西安石油学院首届科技大会上,评为“先进青年科技工作者”,1998年选为西安石油学院骨干教师。
                                                                      
唐长久
男 高级工程师 学士
    1962年6月出生,1983年毕业于西南石油学院开发系,一直从事提高原油采收率、三次采油技术研究。由于“七五”到“十五”期间一直承担油田、总公司、国家重点科技攻关 “提高采收率技术、三次采油技术” 项目及负责人使之成为石油系统该领域的知名专家。获国家、省部、局级科技成果12项,省、部、国家级刊物发表文章论文14篇。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首批学术技术带头人。现在西安石油学院石油工程学院从事科研教学工作。
专业领域:油气田开发工程
研究方向:提高采收率技术、三次采油技术;注水井调剖、油井堵水技术、区块综合治理技术、油藏监测技术和提高采收率技术。
主要成果:1、1994年4月,《PMN-PFR高温抗盐堵剂》,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2、1994年4月,《新型驱油剂研制及评价》,国家教委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
3、2002年5月,《注水井调驱技术》,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石勘院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吴晋军
男 副教授 硕士
    1964年生,1987年毕业于西安石油学院石油机械工程系,同年留校工作,2002年获得西安石油大学石油与天气工程硕士学位,1997年被评为高级工程师,2006年转为副教授,现任高能气体压裂技术中心副主任,高能气体压裂重点实验室主任,目前主要从事油气田特种增产新技术的研究开发与教学工作。
专业领域:油气田开发工程
研究方向:油气田特种增产技术的开发研究与应用
主要成果:获得国家教委、中石油总公司、陕西省等省部级科研成果奖:XYG无壳弹技术及其复合压裂技术的研究与推广、油气田特种增产技术、燃气式超正压射孔及压裂技术等6项、局级奖12项;负责或参加中石油总公司科研项目5项、横向科研课题30余项;发表论文20余篇,有多篇论文分别被美国“工程索引”“化学文摘”“石油文摘”等摘录;获得国家专利13项;2002年被评为西安石油大学优秀科研工作者。
在研项目: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创新基金项目:复杂岩层地应力松弛及形成裂缝技术机理研究;负责与大庆油田合作开展水平井(侧钻)液体火药压裂技术试验应用研究、低渗油层层内深部爆炸改造技术试验研究等前沿性技术研究项目,取得了可喜的突破性进展,对低渗、特低渗油田开发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超深井液体火药压裂技术试验应用研究等;负责或参加多脉冲压裂技术、复合射孔技术等在中原、长庆等油田的技术服务和推广。

王志伟
男  副教授  博士
    1967年生,1991年7月毕业于西安石油学院采油工程专业,同年留校参加工作。2002年6月获兰州大学固体力学专业工学硕士学位,2006年6月获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油气田开发工程专业博士学位。美国石油工程师协会(SPE)会员。
专业领域:油气田开发工程
研究方向:复杂油气藏流体渗流规律实验研究、低渗油气藏储层伤害机理及有关技术研究、提高采收率技术研究。
主要成果:作为项目主要完成人完成国家“973”计划“中国高效气藏成藏理论与低效气藏高效开发基础研究”二级专题“气/液/固复杂渗流理论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深层含水凝析气藏多相渗流理论研究”和“油气储层损害的信息融合理论与方法研究”,承担、参与完成石油企业各类科研项目18项。获得科技成果奖3项,其中省部级奖1项,厅局级奖2项。公开发表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其中“EI”检索7篇。
    
胥元刚
男 副教授 博士
    1963年生,1986年毕业于华东石油学院采油工程专业,历任西安石油大学教务处副处长等职,现任石油工程学院副院长。
研究领域:石油工程
研究方向及主要成果:主要从事井筒举升理论与技术、油气田增产技术、油气井生产系统优化决策技术等方面的研究。主持或参加国家“863”项目、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攻关项目、油田横向项目等10余项。在国内外学术会议和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21篇,获省级科技进步2等奖1项。

杨 玲
女 副教授 硕士
1966.1生,毕业于江汉石油学院,硕士,副教授,主要从事采油、采气工程教学与研究。在教学方面曾获:西安石油学院优秀教师称号;安石油学院课堂教学优秀教师;西安石油大学石油工程学院优秀教师称号;西安石油大学课堂评优二等奖;西安石油大学教书育人先进个人;西安石油学院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等。现任石油工程系副主任。
专业领域:石油工程
研究方向:采油、采气工程教学与研究
主要成果:曾主持、参加多项科研项目。曾获:陕西省教委科技进步三等奖(排名第二);获西安石油学院科技进步一等奖(排名第二);西安石油学院科技进步一等奖(排名第二)西安石油大学优秀科技成果三等奖(排名第二)西安石油大学优秀科技成果三等奖,(排名第四)

张荣军
男 副教授 博士        
专业领域:油气田开发工程
研究方向:低渗、特低渗、稠油、超稠油等特种油气田的高效开发与环境保护主要成果:2000年以来,他作为项目组骨干,承担和完成国家、省部和石油企业各类科研项目24项。其中,“陕甘宁盆地低渗油田高效开发与水资源可持续发展关键技术研究”、“气藏气/液/固体系微观动力学特征”、“陕北地区低渗油田物理—化学复合增产与提高采收率技术研究”、“低渗油田大功率弹性波层内叠合造缝与增渗关键技术研究”以及“大功率电磁波采油技术研究”等项目分别被列入国家“863”计划“410”主题重大专项、国家西部开发科技行动重大攻关项目、国家“973”计划“中国高效气藏成藏理论与低效气藏高效开发基础研究”二级专题、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青年创新基金和教育部重点科研项目,研究成果已分期分批在中原油田、辽河油田、长庆油田、延长油矿等石油企业逐步获得推广应用,创直接经济效益11.46亿元,为我国低渗、特低渗、稠油、超稠油等特种油气田,特别是陕甘宁、西部和海上等生态脆弱地区油田的高效开发与环境保护做出了自己的贡献。获陕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和三等奖各1项,陕西省高等学校科技进步一等奖和二等奖各1项,发表学术论文24篇,获国家专利2项。
张绍槐  男 教授
    江西九江人。毕业于清华大学石油工程系。曾在清华大学、北京石油学院、西南石油学院及西安石油大学任教。曾任西南石油学院副院长、院长,西安石油学院院长,院学术委员会主任等职。曾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特邀专家、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世界石油大会组织中国国家委员会委员。现任西安石油大学顾问、西安石油大学导向钻井研究所所长、陕西教育国际交流协会副会长、中国石油教育学会顾问、中国石油工程学会理事、陕西省高级人民法院司法技术鉴定专家、国际石油工程学会会员、多个国内著名石油期刊编委等职。1989年被授予国家级中青年有突出贡献的科技专家,1991年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992年被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授予石油工业有突出贡献的科技专家荣誉及奖牌。是我国保护油气层技术、喷射钻井技术、油气钻井智能信息技术和旋转导向闭环钻井技术的尊基人和开拓者之一。出版有《保护储集层技术》、《喷射钻井的理论与计算》、《现代钻井技术》、《高压喷射钻井技术》等四本专著,主编《汉英-英汉科技检索词典》,编译《钻井与钻井液》等书。发表近百篇论文,其中,国际论文5篇。主持和参加40多项科研项目,获国家级科技成果奖四项、部省级科技成果奖五项、局级奖二十多项。他主持的国家863项目钻井智能信息技术的高技术先导研究达国际先进水平,20世纪90年代他连续主持3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在现代钻井理论研究上取得突破。
wefegfegfe
离线wwg08
发帖
1174
财富
1811
威望
8
交易币
0
只看该作者 2楼 发表于: 2008-11-02 | 石油求职招聘就上: 阿果石油英才网
怎么没有我的老师呢
离线庄多多
发帖
52
财富
9
威望
3
交易币
0
只看该作者 3楼 发表于: 2010-11-30 | 石油求职招聘就上: 阿果石油英才网
有没有马建国老师的联系方式呢?正在看马建国老师写的书,有些地方不是很明白。
离线killshmdnm
发帖
358
财富
259
威望
0
交易币
0
只看该作者 4楼 发表于: 2010-12-05 | 石油求职招聘就上: 阿果石油英才网
不错,了解一下这些牛人

网站事务咨询:QQ:1392013 | 26189883
阿果石油网为免费个人网站,为石油人提供免费的在线即时技术交流场所,拒绝任何人以任何形式在本论坛发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相抵触的言论和行为!
如有言论或会员共享的资料涉及到您的权益,请立即通知网站管理员,本站将在第一时间给予配合处理,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