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论坛| 消息
主题:写好学术论文的四个基本原则
cllipe发表于 2009-03-17 12:03
●李传亮

一篇好的学术论文是内容和形式的完美统一。论文的形式不难把握,有许多模板可以学习。但论文的内容(论文的精髓),却需要长时间的锻炼才能触摸。要写好学术论文,本人认为需坚持以下四个基本原则。

第一、论点鲜明

学术论文不是实验报告,也不是生产总结,尽管有许多实验报告和生产总结都以论文的形式发表了。论文必须承载新的思想或新的观点,没有新观点的论文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学术论文。论文的新观点就是一篇论文的论点。论文的论点是什么,应明确告诉读者,不能让读者去猜测。最好让读者看了论文的题目,就能知道作者想表达什么(前言可将论点的重要性加以阐述)。只有读者知道了论文的论点之后,才有兴趣进一步去阅读论文,看看作者是如何证明自己的论点的。像笔者的论文“滑脱效应其实并不存在”,看了题目就已经知道我想说什么了,继续看论文是想知道我怎么说。一篇论文的论点最好只有一个,多了会出现混乱。

第二、论据充分

充分的论据,能导致结论的必然成立,对论点是一个强有力的支撑,让人感觉作者的观点无懈可击。所谓的论据,就是证明论文论点成立的证据。证据哪里去找?当然是从实践中找,“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之外的东西都只能作为辅助材料,而不能作为最终的根据。例如,我说“低渗透储层不存在强应力敏感”,是因为矿场上没有出现低渗透储层地层垮塌和地表沉降的现象,但却出现了疏松地层垮塌和地表沉降的现象。至于实验室得出的低渗透储层存在强应力敏感的结论,没有得到实践的任何支持,就只能是实验假象了。

第三、逻辑严密

科学是严密的逻辑体系,学术论文必须有所体现。大自然的逻辑是链式结构的,逻辑链不能有任何断裂,否则,科学的逻辑体系就不严密了。比如说,石油地质学中的水动力圈闭,在小范围内逻辑是成立的,在大范围内就不成立了。“如果地下存在水流,油水界面将会倾斜”这个逻辑没错,可是,前面的逻辑链(地下水流的形成原因)和后面的逻辑链(地下水流提供了充足的天然能量)都存在吗?显然都不存在。前、后的逻辑链都断了,中间的逻辑自然也就不成立了,因此,“水动力圈闭其实并不存在”。若论文中存在“岩石越致密越容易压缩”的逻辑,这还能是学术论文吗?

第四、结论明确

既然有了充分的证据和严密的逻辑,结论就自然形成了,而且必须是明确的结论,结论中不能有“可能”、“大概”、“
下一页 (1/2)
回帖(89):
89楼:谢谢李老师分享
88楼:
87楼:非常感谢。

全部回帖(89)»
最新回帖
收藏本帖
发新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