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帖位置:http://www.agoil.cn/bbs/read.php?tid-204815-fpage-0-toread--page-2.html
挤灰施工事故原帖内容:
1、本井基本数据:射孔井段2600.6~2647.0米,23.6米/6层,人工井底2743.2米。
2、施工要求:挤封这六个层,要求灰面在2585米。
3、施工经过:喇叭口深度2583.47米。
10:00~14:00:活性水15方(几天前放在15方池子的水)循环洗井脱气降温。
14:00~14:10:正替前垫淡水2.6方。
14:10~14:30:配比重1.80灰浆4.5方。
14:30~14:40:正替比重1.80灰浆4方。
14:40~14:50:正替后垫淡水1方,正替顶替液1.5方关套管闸门,正挤3.4方顶替液压力为0MPa,停等1分钟后挤顶替液1.9方,最高压力20MPa。
14:50~15:00:倒反洗井管线,反洗井憋压35MPa密封圈刺坏。
15:00~15:10:卸采油树,上提管柱卡,活动解卡最高600KN无效。
15:10~16:10:在450KN内活动管柱无效。
16:10~16:30:接管线正憋压,压力最高22MPa,正挤10分钟,最后降成16MPa,排量210L/min。
16:30~17:10:倒管线反憋压,憋压2次,最高憋压12MPa密封圈刺,检查萝卜头坏。(到别的作业队借萝卜头)
17:10~17:30:接管线正憋压,压力最高20MPa,正挤13分钟,排量200~210L/min。
17:30~18:00:倒管线反憋压,最高憋压30MPa不通。
本人存在的疑点:
1、为什么挤顶替液3.4方泵压为0MPa,停等1分钟后挤顶替液1.9方最高压力为20MPa。
2、倒管线反洗井憋压35MPa不通,而且挤完到反洗井也就6分钟。
3、16:30正挤还能通,而且排量为210L/min。
1、刚开始不起压是正常的,灰到达地层,一会才会起压。
2、深度数据有没有错,油管有没有试过压。
3、套管闸门关闭不严。
还可能出现的问题
1、和灰的水不合格,我认为不可能,因为最后还能正挤,说明灰还没有彻底稠化。
2、顶替量出现问题,顶替计量失误。
3、关闭套管闸门时间延误。
挤灰施工事故分析
通过认真阅读、分析这个井例,结合油、气、水井现场施工实践,本人认为造成卡管柱的主要原因是施工工艺问题,其次是水泥浆稳定性、水泥浆安全时间、施工井口选择和管柱配置。在影响解卡自救方面,管柱配置、水泥浆稳定性、水泥浆安全时间加剧了事故的严重性。
一、施工设计方面的问题
1、井口选择问题:调剖堵水井不适合使用悬挂井口(萝卜头+密封圈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