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论坛| 消息
主题:解析现代地质学存在的错误之一:地球翻转——地球具有的第三种大运动方式
常健民发表于 2012-03-13 11:30
从C·莱伊尔《地质学原理》一直延续下来的,对渐变论思想系统地论证和发展的所有研究工作,都是在“地球平稳运转、生物渐进演化”的状态下,对地球历史进行的研究。由于全世界各国学者们大量地投入毕生的心血,其成就是伟大的。那种“地球平稳运转、生物渐进演化”的状态,是以地球一方面进行着自转,同时又围绕着太阳进行着公转为基础的。近300年来,虽然学者们对地球的陆地表面、海底、洋中脊、极地等等区域,以及对地球作为行星的整体状态都进行过数不清的探索和研究,但是,从天文学到地质学都以现在看见的地球状态为几乎恒定不变的样子进行着研究,一种潜在的、接近僵化的“科学思维”——渐变论,完全垄断性地控制了全世界自然科学的学术界。人们眼里看见的科学成果——地球仪,让人们从上小学开始就建立了地球自转轴总是以东倾23.5度的状态存在着,一直到人们退休,甚至跨过奈何桥。而更高级一点的三球仪,运用机械和铰链把太阳、地球、月球巧妙地组合在一起,在演示日、地、月运转状态时,清楚地把日蚀、月蚀的发展过程表达了出来。把“天狗吃月”、“天狗吃太阳”的荒谬说法,收进了历史的档案袋里。万物都负阴而抱阳,事物有一利必有一弊。地球仪和三球仪在科学发展初期曾经起过非常积极的作用,然而在全新的地球翻转运动面前,它显露出了初级、幼稚的一面,而且还严重地阻碍了人们接受地球翻转新发现,成了科学发展过程中的绊脚石。
中国人一贯认为,一阴一阳谓之道。除了传统流行的、以地球的连续自转和公转稳态运动之外,究竟存在还是不存在地球整体的非稳态运动呢?“目前,全球构造、固体地球多圈层相互作用,以及地球非对称性和非稳态运动等,已成为地学界关注的最活跃的前沿领域(摘录自《固体地球科学的研究现状和趋势--香山科学会议第143次会议述评》)”。那种学者们模糊觉察到的非稳态运动,究竟是什么呢?发动的机制是什么?会表现出什么现象或者有什么样的历史记录?学者们对于这一连串的基本问题均感觉茫然,无法对社会作出最简单的回答。
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不仅走遍了大地,还下海、上天。在大海里人们发现了洋中脊特殊的形态和延展,而且还有基本对称的古地磁极性倒向形成的古地磁异常条带。在太空中人们发现了奇特的失重现象,还有自旋稳定卫星出乎意外的翻转运动等等。那些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最新科学发现,除了在自己原来的学科里面具有领先的创新意义,对于地球科学中的地质学领域就毫无用处吗?非也!<
下一页 (1/3)
回帖(41):
41楼:很高深,过来学习一下
40楼:值得思考!
39楼:地球能反转,桥能反修,不错。

全部回帖(41)»
最新回帖
收藏本帖
发新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