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大地水准面在自然科学中是一个基本观念,它显示出了一种简单思维和原始性。它由水平面演化成弯曲的弧线,并进而成为大地水准面。地质学和地理学的新资料对大地水准面的概念提出了质疑。笔者以地球翻转论的观点,论述了大地水准面在地质学历史时期的或大或小的频繁变动,认为所谓的大地水准面其实是一个剧烈变化的水不准面;以变化大的大地水准面去标定变化相对较小的地面升降,确实是一种经不住仔细推敲的荒唐之举。
关键词大地水准面 时间坐标 极不稳定的变数 标尺
大地水准面是自然科学中使用得比较多的一个基础性概念,地质学、地理学、测量学等学科都离不开这个科学概念。以发展的眼光看,在科学萌芽时期,人们在大湖和大海边看见水天一线的景象,于是得到了水平线的概念,继而发展成为水平面。在科学不断进步的过程中,地球的球形整体,使水平面的平面演变成了曲面和球面,于是出现了大地水准面。以渐变论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并未对大地水准面进行更多、更全面的论证,就习惯性地大量使用着这个概念。
可是从现代的连续的观察记录、科学的未来预测、传统科学界已有的认识,都说明作为大地水准面基点的海平面实际高程,在时间坐标上是一个极不稳定的变数。认真解析起来,传统自然科学中就潜藏着一个为人知晓并普遍运用、却无人质疑的明显错误,从而导致了一种群体性失聪的现象。没有发现现存科学的错误,无法进行科技创新活动!不敢正视现存科学的错误,是畏惧权威的怯懦心态!
先看看现代的连续的观察记录资料。海平面变化是全球变化的自然现象之一,它泛指全球海平面高程数值的升降变化。海平面这一数值变化主要受大陆面积与大洋盆地体积比例变化、大洋中火山物质分布和增减、海水总体体积、地球自转的动力作用变化所影响(笔者注:这就是渐变论学者能够想到的影响因素,并非笔者的全部见解)。这些影响因素有长周期变化,也有短周期变化。近100多年来海平面呈整体上升趋势,据1880~1980年的观测统计,平均上升了14cm[1]。
再看海平面变化现象的科学预测,作出这种预测的学者多如牛毛,只要在网上一搜索,资料就非常多。由于上世纪末和本世纪初,科学界发现了所谓的“温室效应”,因而研究未来海平面变化趋势就被提上了科学研究的日程。1985年10月,联合国环境署、世界气象组织和世界科学联合会共同召开的奥地利菲拉赫(Villach)会议认为:到2030年前后,二氧化碳倍增,全球平均气温将增暖1.5-4.5摄氏度,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