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被现代地质学认为最能够解释洋底增生的瓦因-马修斯模型,其实只是一种没有边际的猜想。实际上根本没有说清楚海底条带状磁异常的形成机制,更没有说明白古地磁极为何会发生倒向。本文叙述了地球翻转的新观点:地球翻转运动带来了古地磁极的变化,写下了古地磁条带的异常状态;对称的磁异常条带的形成过程,应该是地球翻转运动撕裂了未能够完全冷凝的、充填裂谷的玄武岩岩浆体。
关键词条带状磁异常 洋底增生 古地磁极变化 地球翻转
20世纪50年代海洋地球物理的最重要成果之一就是发现了海底条带状磁异常,这无疑是一项重大科技进步(图1、图2)。但随之而来的问题则是海洋地壳为什么会形成如此规模、如此规律的磁异常条带?为了解释那种奇异的现象,当时的学者们可谓绞尽脑汁,提出了各种不同的假想和模型,都遭到了否定。为了救急,学术界只好采用了英国剑桥大学大地测量和地球物理系的两位青年学者瓦因(F.J.Vine)和马修斯(O.H.Mathews)提出的解释模型。被认为最能够解释洋底增生的瓦因-马修斯模型,其实只是一种没有边际的猜想模式。瓦因和马修斯认为,海底磁异常条带不是由于海底岩石磁化强弱不均所引起的,而是由周期性古地磁极正、反向倒向引起熔岩(玄武岩)交替磁化产生的。也就是说,条带状磁异常是地球磁场正、反系列在“传送带”上的水平投影。这是在渐变论基础上衍生出来的一种局限性思维,学术界后来为其涂脂抹粉的美化,活生生把一个饱含错误和荒谬的猜想,当作了科学的真实。实际上根本没有说清楚海底条带状磁异常的形成机制,更没有说明白古地磁极为何会发生倒向。
图1洋中脊两侧对称的古地磁条带示意图
(引自http://unit.cug.edu.cn/jpkc/dqkxgl/web/webpages/5_1_2.htm,下同)
笔者指出他们的错误,当然要叙述个人的新思维,让读者和学者们能够在比较中鉴别其真伪情况。在太空轨道上运转的地球,原本就处于一种非稳态运动状态。由于自转过程会驱使两极物质向赤道“起潮”,再加上其他多种能够导致转动惯量变化的因素影响,地球自转轴会间歇性地发生调适性翻转。当人们以现在的北天极为准去标定那时候的古地磁数据时,自然就显现出了每一次90度左右的变动,而连续两次翻转就出现一次正向与反向的倒向表现。笔者在系列文章
图2全球性洋中脊两侧的古地磁对称条带异常示意图
“古地磁极正向、反向的倒向变化表达是错误的”中,已经指出了现存科学在处理古地磁资料表达上的错误。所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