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论坛| 消息
主题:“同层不同相”的油藏小层地震追踪对比法
孟宪禄发表于 2018-09-06 15:44
传统的砂岩顶面地震追踪解释一般是波峰,或者统一解释为波谷,实际上薄互层砂体顶面有波峰也有波谷。对薄互层沉积油藏储层小层进行地震追踪解释和井震统层工作,如何在地震剖面上识别、对比追踪解释小层,才能保证真实、准确落实油藏构造和储层,实现井震统层,指导控制钻井正确分层,满足开发的需求?需要破除传统思维,创新解释思路,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对多个油藏的小层解释实践研究得出了一些技术方法,分享给大家。
某油藏小层属于小于地震时间厚度分辨率极限的薄层,小层砂岩厚度2.9-9.3m,属于三角洲薄互层沉积,岩性和空间分布受沉积控制,受沉积物源供给、沉积环境水动力变化的影响,垂向韵律岩性组合和厚度横向变化都较快。探井和评价井的合成记录标定发现小层反射波组特征、极性在油藏区有较大的变化,油藏A B C三口探井和评价井,油藏小层在井地震合成记录上,A为弱振幅波峰、B为中等振幅波谷、C为中振幅波峰,合成记录标定与井旁地震道一致性很好。说明砂岩的真实情况确实如此。
其形成原因是不难理解的,小层邻近层的反射波叠加干涉导致反射波同相性、振幅值、频率、极性横向发生变化,直观体现是反射波振幅横向上强弱变化、连续性突变,出现非同相性,相位差或极性反转等,这种现象我称为“同层不同相位”。井测井特征、岩性剖面对比可以看到,小层薄砂层垂向上岩性组合、厚度横向是变化的,井点合成记录相当于一维模型正演的响应。
对这种特征我进行了分析研究,采取了针对性的技术措施。以钻井分层标定为基准,按等时沉积对比原则为出发点,在井间找到适当的相位转换位置,合理进入另一个正确的相位,而不是一个同相轴追踪到底,解决了相位差或极性反转的问题。提出了,弱反射虚拟面等效法、相位转换过渡部位等时法、复波剖分法等新方法。
油藏小层对比划分是研究油藏成藏规律、分析成藏主控因素和落实油层范围的重要地质基础,需要沉积、构造、地震解释的专业知识的综合技能,仅仅依靠单一的沉积分析不能够满足需要。沉积后地层经历了成岩作用、压实作用、构造运动变形、断层切割等改造,改变了砂岩体的原始特征,比如,挤压导致的岩层横向滑动纵向叠覆增厚,压实作用的压扁和横向的蠕动变形等,原始结构、构造、物性已经不存在。薄互层的成岩作用改变了其胶结物、流体甚至骨架岩石矿物化学性质和地球物理参数,导致地球物理参数(密度、孔隙度、速度)与原始的沉积结构、构造和物性相比有巨大变化,不仅原始沉
下一页 (1/3)
回帖(17):
17楼:非常厉害
16楼:谢谢楼主
15楼:学习一下

全部回帖(17)»
最新回帖
收藏本帖
发新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