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论坛| 消息
主题:创建“测井异视界”的初衷与目的
liboshi发表于 2024-01-17 11:30
为什么要创建“测井异视界”?
一个事件刚好能被观察到的那个时空界面称为视界。人类的探索真是 “成也视界,败也视界”,固有的视界能不断强化我们解决已知事件的水平,它又无情限制了我们找到未知事件的解决路径。在探究自然时,换个视界会让我们看到什么呢?
19世纪末“物理学界两朵乌云” 的公案有启示:当时学者普遍认为物理学已近乎完美。即物理大厦已经落成,所剩只是一些修饰工作。1900年4月27日,英国著名物理学家威廉.汤姆生(即开尔文男爵)在英国皇家学会发表了题为“在热和光动力理论上空的十九世纪的乌云”的演讲,物理学发展的历史表明,正是这两朵小小的乌云,终于酿成了一场大风暴。
视界给了每个人一种思维路径,也为学术发展提供殊路同归的可能。比如西医以人体解剖为认知基础,以微观实验为理论依据;中医以天人合一为认知基础,以五行学说为理论依据,都达到治病救人的目的。可见,视界是科学探索的明灯,每个视界都有奇妙景观。每当科学探索走向困局,发现“异视界”就可能重获推动科技发展的不竭动力!
测井专业是否需要“异视界”呢?
当时光列车驶入21世纪,人们赫然发现测井评价技术已走入困局。如测试证实,致密储层的测井解释结论吻合率不高,怎样提高饱和度计算精度尚无好策;又如水平井测井解释应用度低,只测一条随钻伽马曲线是很多油气田水平井的尴尬事实,给油气田后期方案调整埋下大隐患(2017年前,鄂北某气田的水平井基本只有一条随钻伽马曲线,之后产量快速下掉,新井又不得不补全测井资料);再如不同裂缝类型既引起各电阻率曲线形变,也引起各孔隙度曲线形变,给孔隙度和饱和度计算带来巨大变数,测井专业对此暂时束手无策。在高风险、复杂储层背景下,其它专业迫切希望挖掘测井曲线中丰富的有用信号……
显然,测井专业需要发现全新视界,才能为自己和相关专业提供发展新动力。
怎样发现测井曲线的“异视界”呢?
回溯到测井专业的源头,也许能找到视界狭窄之因。从测井专业的起源看,它寄生于石油工业,其视界聚焦找矿,待开发潜能尚在沉睡,如史前灾变研究、重大灾害监测与预测、重大工程隐患评估等,还多在视界之外;从其它专业的应用看,石油工业的上游专业几乎都想研究测井信号,终因本专业视界所缚,效果有限。比如地震解释只注重地球物理,多应用声波的波阻抗追踪目标(未必对)。压裂专业关注指标,更注重岩石力学参数计算(未必准)。地质专业难以参悟测井曲线本质
下一页 (1/2)
回帖(18):
18楼:感谢李博士在阿果论坛创建测井异世界专栏!
17楼:好多帖子的图挂了,这么好的资料,要重新分享一下啊
16楼:

全部回帖(18)»
最新回帖
收藏本帖
发新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