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案例看点:地质事件的差异,造成不同的岩石成因类型,进一步影响的流体与岩石类型的分布关系、裂缝成因与识别等。以地球物理思维为基础的测井评价技术很难建立上述研究思路,只有弄清测井与地质事件的本质关系,才有可能解开复杂岩性的评价难题。正文
元坝陆相含气区岩石类型的复杂,导致气层测井响应似乎无规律。图1中有高电阻率的测试气层,如YLXX井的须三段Ⅰ砂组;也有低电阻率的测试气层,如YBX井的须三段Ⅴ砂组和须二段Ⅱ砂组;还有低电阻率的测试低产气层,见YLXX井的须二段Ⅱ砂组。加之钻井过程中多处泥浆漏失现象影响电阻率测井,气层识别困难重重。
图1 元坝陆相区块测井响应与测试关系图
产生上述矛盾的元凶显然是地质事件,岩性又反映出地质事件的本质和测井评价的根本对策。从本质看,推覆、隆升事件引发的复杂近源堆积,是造成测井评价多重困难的根本;从研究思路看,根据推覆、隆升事件的储层特征,探索测井评价的解决方案,才是关键方法。
图2 地质事件与测井评价关系图
图2为地质事件与测井评价关系图。图中须二段主要与推覆事件有关,它主要引发两个测井评价难题,一是复杂应力造成电阻率成因复杂,非油气测井信号有可能参与饱和度计算,使饱和度计算精度低,二是裂缝因素会造成三条电阻率和三条孔隙度测井曲线变形,影响流体识别及饱和度计算精度;须三段是推覆与隆升事件的叠加,测井评价难度更大,其中隆升事件的影响有三个:一是多种岩石类型对电阻率影响巨大,影响流体识别;二是岩石骨架多变,影响孔隙度计算精度;三是孔隙结构复杂,有时可见相对“高孔隙”测试的干层。可见,弄清元坝陆相地层的岩石成因与识别依据,才是破解矛盾问题的关键。
研究表明,岩石颗粒的巨变,就是隆升事件的外显。根据历年研究发现,电阻率、自然伽马分别对储层中的岩石粒度、岩屑含量更敏感,因此,以岩石粒度和岩屑(碳酸盐岩含量大于50%为钙屑,反之为岩屑)为细分类依据,研究隆升与推覆事件(代表岩性分别为钙屑与岩屑)对测井曲线记录的影响。
表1 须二、须三段岩性测井识别标准
项目
岩石类型自然伽马(API)电阻率(Ω·m)声波时差(μs/ft)典型井测试经济产能统计砾岩1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