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案例看点:一是怎样分析地震和测井信号对地质本质的表达一致性;二是打通地质-地震-测井间的视界壁垒,才是形成一体化系统认识的关键。
正文
图1为SN气田某井区的2口探井,其岩性为火山岩。在解释第一口探井X2井时发现,该井测井响应特征相对单一,储层电阻率、孔隙度与围岩的差异较小(左图第一、第二道),测井解释规律相对简单,采用阿尔奇公式即可准确评价储层;但解释随后钻探的X6井及X202井时发现,这2口井测井曲线响应特征多变,储层电阻率、孔隙度与围岩的差异大(右图第一、第二道),测井解释规律相对复杂,前面的方法行不通,应用了作者专利-变“m”值饱和度计算公式(专利号:CN201010524252.6),问题才得到解决(李浩,2012)。
图1 X2井区X2井和X202井测井解释分析图
上述问题的出现,究其原因是地质内因对测井曲线的影响。牢牢把握住这一点,问题才能迎刃而解。图2是两口井测井信息与地震、地质背景信息的比较分析,图中两井虽处于同一探区,但测井响应和测井解释方法差别大的原因在于:x2井受次火山因素影响明显,物质相对均一(储层电阻率、孔隙度与围岩的差异较小,地震为弱反射),测井解释相对简单;x202井受喷、溢交叠等火山作用影响明显,物质变化大(储层电阻率、孔隙度与围岩的差异大,地震为层状反射),测井解释相对复杂。
图2 X2井区地震剖面图
地质内因深刻地影响地震与测井信息的联动规律。深入研究三者之间的内在关系,已是现代油气地质研究的重要课题,也是复杂储层油气地质评价持续发展、融合一个重要方向。
搜索微信群“测井异视界”可加入群聊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