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帖:11062027:向李老师请教:
最近阅读了李老师关于油气运移的帖子和文献,支持李老师关于油气初次运移的观点,油气运移动力为浮力,方向向上,以游离态为主!
如图
烃源岩相对较均质,紧邻其上为具有正韵律的致密储层,孔隙及喉道小,但相对烃源岩为相对的高渗,致密储层具 ..(2014-08-01 17:34)
回复:赞同2、3两点。
1、如果气体是向右驱替水,而不是置换水的话,水总是在气的前面(后面还有气体堵着,水还会回去吗?),当气源充足的情况下,提供的气体比逃逸的气体多,就会出现整体驱替水的情况,地层是上倾的,气体只能驱替水向上走,于是呈现气水倒置,但条件苛刻,一直到现今都必须源源不断的供烃。会不会这样呢?
另外,请教一个问题
a、大的气泡比致密储层的吼道小很多,气泡存在“凝聚力”(专业术语叫表面张力吗?这个力就是毛管力吗?。渗流力学看得是懂非懂的^_^),如果是置换水,那么水静止,气体就要分裂成小气泡才能跑出去,那么需要客服这个“凝聚力”;如果是驱替水(就是两相流吧?),岩石是亲水的,毛管力成了阻力,只要气源充足就会出现气水倒置。现在有点疑惑,持气水倒置观点的认为当岩石致密,孔吼小的条件下,气体是整体驱替水,也就是说气体不会分裂成小气泡逃逸,总是在水的后面被水封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