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论坛| 消息
主题:国外钻井安全操作系列专题
回帖:1.毒蛇咬伤
毒蛇咬伤是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作业时应特别加以防范的伤害。对职工应进行这方面知识的教育,以便一旦发生时能有效地进行急救。
我国的蛇类分布较广,以长江以南的沿海低地到海拔1000米左右的平原、丘陵和低山区最为多见。已被发现的毒蛇约40余种,其中最常见的约10余种。根据其所分泌的蛇毒的性质,大致可分为三类:神经毒为主的,如金环蛇、银环蛇、海蛇等;血液毒为主的,如竹青、五步蛇、蝗蛇、龟壳花蛇等;混合毒的,如腹蛇、眼镜王蛇、眼镜蛇等。
症状:
a.神经毒类:一般伤口出血少或不出血,只有轻微的灼痛,受伤区域略肿胀,但在半小时至3小时之后,全身症状开始出现——极度虚弱、恶心、脉搏迅速变弱,并且唾液很多;几小时后,肌肉开始麻痹,并且患者可能出现昏迷。
b.血液毒类:伤处疼痛剧烈,出血不止,肿胀明显,并且迅速向周围扩散,伤者怕冷、发烧、头昏、胸闷、气短、视力模糊等。
c.混合毒类:兼有神经毒类和血液毒类两者的症状。
急救:被毒蛇咬伤后,要迅速开始处理。因为,如果毒液注人静脉,也许几分钟之内就会使被咬者死亡。
a.迅速判断是否系毒蛇咬伤。牙痕是可靠的判断依据。毒蛇咬伤有一个大而深的牙痕,有时可能是1个或3~4个较大的牙痕;无毒蛇咬伤为一排或两排细牙痕。
b.让患者躺下并让他保持平静。猛烈的活动和激动会加速毒液循环。
c.在心脏与被咬伤处之间,伤口近心侧以上5~10厘米处用绷带或手帕甚至草绳等物扎紧(要把肢体周圈扎起来),扎紧的程度以能阻断淋巴液和静脉血液回流而不妨碍动脉血的供应为限。每隔10~20分钟放松一次,每次1~2分钟。经排毒和服蛇药后,绑扎方可解除。
d.在每个牙孔处切口,刀口呈“X”形,刀口长 1~2厘米,深2~3毫米。挤压切口,使毒液排出。伤口如有断牙,应予取出。如果有治疗蛇咬的急救包,可以使用注射器来帮助吸蛇毒。用拔火罐的方法亦可。
e.要对咬伤处进行冷却,以减缓血液循环。
f.从伤口处继续吸血直到可以进行医疗处理时为止。
g.要避免使用兴奋剂。
附:狗咬伤的急救
急救以排毒为主。伤口可用大量清水冲洗,不得少于20分钟。一边冲洗,一边挤压出血。然后送往医院观察处理。
2.其他动物咬螫伤
2.1.蝎子螫伤
症状:局部疼痛、肿胀、轻微变色。大多数的叮咬都是非常疼痛的,却很少是致命的。
处理:如果螫在四肢下部,要立即使用绷带扎紧;而如果螫在四肢上部
下一页 (1/2)
下一楼›:写的很详细,很好!谢谢.
‹上一楼:1.高温疾病及其防治
1.1.中暑
原因:人体内热量散发困难,热调节机制失灵。
症状 ..

查看全部回帖(26)
«返回主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