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论坛| 消息
主题:地质思维的基本特征与方法
回帖:2 地质思维方法
人类的思维活动分为理性思维和非理性思维两太部分。理性思维是以概念作为思维起点和思维细胞,通过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来认识世界和表达思想,它的认识特点是以一般概括个别,舍去事物的个别形态,要求精确性、条理性和系统性,遵循一定的思维路线;非理性思维是以表象作为思维起点和思维细胞,通过想象、联想、直觉和灵感等思维形式把头脑中的表象外化为具体形象来表达思想和揭示真理,它的认识特点是以个别表现一般,保留直观性和生动性,没有固定的思维路线。
地质上常用的理性思维表现形式有形式逻辑(抽象思维、分析与综合、归纳与演绎)和辨证逻辑;非理性思维最具典型的表现形式有想象、联想、直觉和类比。
2.1 理性地质思维
理性地质思维是运用已知的地质概念和原理解决所研究的地质问题,阐释地质作用的性质、形成过程及作用前的物质基础。是地质科研工作优先采用的思维方法。理性地质思维的具体步骤,首先是判断,然后是推理。判断是对所研究的地质问题,由局部到整体地进行野外地质调查,由个别到一般地进行典型解剖、综合、归纳出有条理的东西,作出理论上的判断。推理是用已知地质判断推演出带普遍性的结论。推理出一个或多个判断组成。而概念和判断的形成又要借助于一系列正确的推理。
地质概念的产生离不开形象思维,而地质概念的确立却是逻辑思维(运用形式逻辑和辨证逻辑)。因此,地质概念的产生和发展可以概括为以分析为主和以综合为主的两个阶段,三种认识状态。如下式:G----C----S
G:代表感性认识的具体材料,是直观的混沌的整体表象,未涉及认识对象的内部要素。
阶段I:是从感性的具体材料蒸发出抽象的规定,把认识对象分解成部分,然后分析它们的部分特征或属性,揭示其中带有普遍性的质的规定性。
C:代表分解后的抽象要素的总和,是破坏了内部联系、互相分割的部分特征或属性,为抽象思维的成果。
阶段Ⅱ :是从抽象的规定上升到思维中的具体,把认识对象的部分特征或属性台整起来,恢复其内在的联系。
S:代表获得认识对象完整认识,使思维运动完成丁一个周期。在某种意义上又返回到了
认识的起点。
前述人类对岩石的三种认识状态是:魏尔纳所认识的岩石.大致相当于G,未涉及岩石的内部要素;郝屯、霍尔将岩石类概念分解为水、火、变属概念,抽象出岩石的质的规定性,否定了岩石的单一成因理论,保留丁沉积成因,肯定了岩石的岩浆来源
下一页 (1/5)
下一楼›:2.2.2 联想思维
联想思维是研究者集中思考所研究的地质问题与偶然间遇到的事物联系起来形成 ..

查看全部回帖(5)
«返回主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