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论坛| 消息
主题:地质思维的基本特征与方法
回帖:2.2.2 联想思维
联想思维是研究者集中思考所研究的地质问题与偶然间遇到的事物联系起来形成瞬间的心理活动,也可以看作想象的一种,是客观事物互相联系在人头脑中的反映。
1)、在时问上、空间上相关连的事物易形成相关联想,想到了事物发展的连动性。如对大洋中脊条带状磁异常的解释.人们开始习惯于重复过去的思路,认为负异常是二次场磁化的结果,这一认识一直围绕着当时的地球物理界。1963年.剑桥大学的凡茵(F.Vinc)和马修斯(D.Matthows)认识到与条带状磁异常空间上相关连的是海底扩张.时问上相关连的是地磁场在地质历史时期时曾发生过倒转,进而得出结论:条带状磁异常是海底扩张与地磁场在地质历史时期里曾发生过倒转的综合效应,这是联想的力量。
2)、有相似特点的事物易形成相似联想。如霍尔在一次参观玻璃工广后受到启发,成功的做出火山渣溶化一冷凝的模拟实验,有力的支持火成派。赵寅震(1989)在研究同成矿构造时用地震时断裂的形成与喷沙、冒水现象连续发生,即断裂张开之时就是喷沙、冒水之时,以及火山喷气成矿作用是沿着新生成的火山通道和新产生的断裂进行,形象地比喻了同成矿构造的含义。成矿前的断裂如果成矿时没有再活动是不可能成矿的,这种理论同样也适用于岩体的侵入与构造的关系。
3)、有对立关系的事物易形成对比联想。法拉第听到奥斯特发现电流通过电线使其附近的磁针发生偏转以后就想到既然电能转换成磁,那幺磁也就能转换成电,他沿着这个思路走了6年,才从实验中证实了磁可以转换成电。在许多实验中都因线圈在磁场中是静止的,没有实现磁向电的转换,后来他偶然间想到磁铁在线圈中一出一进.实验成功。接着他在几天时间内就制造出来了世界第一台发电机。地质学的岩石类概念的产生和发展是经历了“水”与“火”的考验,在长达70~80年的认识过程中确立下来的。
2.2.3 直觉思维
直觉思维是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不经过任何逻辑推理而产生的对客观事物的某种认识与理解。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但是它并非凭空而来,是知识长期积累到突然闻释放的结果。直觉思维在地质科研中的特点是坚信从复杂的实际材料中洞察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正确性。把判断与假想巧妙的结台起来。魏格纳偶然问从一幅世界地图上发现大西洋两岸的轮廓是对应和吻台的,便假想是“大陆漂移”的结果,大陆漂移是通过直觉思维顿悟出来的新概念。魏氏坚定不移,为之奋斗终生。
2.2.4 类比思维
类比思维是在
下一页 (1/2)
下一楼›:3 创造性地质思维
创造性地质思维与非创造性地质思维的根本区别在于:前者具有前所未有的 ..
‹上一楼:2 地质思维方法
人类的思维活动分为理性思维和非理性思维两太部分。理性思维是以概念作为 ..

查看全部回帖(5)
«返回主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