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帖:3 创造性地质思维
创造性地质思维与非创造性地质思维的根本区别在于:前者具有前所未有的地质思维成果.发现新问题和提出新概念,在心理功能上是依赖于创造性想象;而非创造性地质思维是依赖于习惯联想,是梳理和解释已形成的地质知识.即从固有的地质概念出发.经过各种各样形式的思维活动,在更清晰的程度上再现原有的地质概念,它没有产生新概念,但对清理旧知识、提高理解能力和地质概念的外延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当前,在思维与智慧的讨论中,形象思维报导的比较多,这就给人造成一种误解。认为形象思维是创造性思维唯一的表现形式,其实一个完整的创造性思维活动是理性思维与非理性思维彼此交叉、共同参与的过程。创造性思维作为一种功能来讲.是否能够得到充分发挥除了思维技巧以外,还受课题选择的前沿性制约。
创造性思维是在一般思维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除了具有一般思维的特点以外.还具有自己的特点。有的学者提出创造性思维有以下五个特点:
1)、独立性。与他人不同,独具卓识。敢于向传统观念和旧知识挑战.提出怀疑并主动的否定自己,打破“自我框框”。
2)、连动性。具有由此及彼的思维能力。通常有三种形式:纵向连动,发现一个新问题.立刻纵深一步,探究其产生的原因;逆向连动,看到一个现象以后能想到与之相反的事物;横向连动,看到一个现象以后,能够想到与之相类似的事物。
3)、多向性。善于从不同角度想问题。在一个问题面前尽量提出多种设想方案。思维在一地受阻,马上转到另一方向。如漂移动力和漂移机制的多方位思考。
4)、跨越性。从思维的进程上常常省略某些思维步骤,思维呈现跨越式。
5)、综台性。善于选取前人智慧的精华部分加以综台、归纳。创造性地质思维活动是一种复杂的心理活动,对于它的演化过程是通过地质科学史上的重大发现创造过程的实例来剖析、研究和揭示创造性思维的规律性,再造创造性地质思维活动的实际演化过程。一般认为一个完整的创造性思维活动过程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孕育阶段。在孕育阶段首先是创造者萌发创造意识.在地质科研活动中针对选题搜集各方面的资料,对前人的不同观点和认识方法进行系统分析、比较;然后在此基础上,为解决所研究的问题设计和组织实验或模拟实验,找出规律性的认识,历经辐射性思维和辐集性思维多次反复,选择突破口,用理论思维的方法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思维在逻辑的轨道上奔驰着,进入链状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