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论坛| 消息
主题:毛管压力是油气运移的动力吗?
回帖:呵呵,认真学习了李老师的论文,李老师对一些理论的善于思考令人敬佩。但是,个人对其中的观点还是持有保留意见。不当之处,请李老师指正。
1.关于油气初次、二次运移的划定
我们知道,油气初次运移是油气自烃源岩层向储集层的运移,个人认为应该是指油气在烃源岩中向外排烃即将到达储集层的过程,也是说将李传亮老师所说的初次运移即将向二次运移转换(临界)也划入油气初次运移。二次运移是油气进入储层以后的运移,将李传亮老师所说二次运移向三次运移转换(临界)也划入油气二次运移。其实李传亮老师所说的三次运移,也就是油气通过泥岩盖层的散失运移(扩散、渗透)。这样就将油气运移过程划分为初次运移、二次运移、微渗漏。也就不把李传亮老师所说的所换另外划为一个阶段。其实这是分歧之一。
2.关于均质地层问题
李传亮老师说“均质地层(砂岩或泥岩)的孔隙开度大致相当,不存在孔隙开度的巨大差异,也不存在毛管压力的剧烈变化。”其实在地下,均质地层是不存在的,致密泥岩也好,疏松砂岩也好,它们的孔隙半径分布并不是都相同的,而是呈近似正态分布,也是说孔隙分布是各个范围段,这有大量的泥岩、砂岩微孔结构分析的数据及结果。因此应该存在毛细管压力的变化,油气运移会受到毛细管压力的影响。
3.关于毛细管力是油气运移阻力或动力问题
其实李明诚教授在其《石油与天然气运移》(1994,21页)中也提到毛细管压力的原理,并举例“在水-空气-毛细管的三相体系中,水与管壁间的吸附力大于空气与管壁间的吸附力,形成一个凹面对着空气的界面并且水在毛细管中上升到一定的高度,这就是所谓的毛细管现象。使水在毛细管中上升一定高度的这个力叫毛细管压力或毛细管力。”由于地下实际岩石的孔隙空间是由大小不同的毛细管组成。因此,李传亮老师说“例如,若泥岩的毛管压力为10MPa,虽然数值很高,但由于油滴在泥岩内部作初次运移时顶端和底端的毛细管压力皆为10MPa,因而不会影响初次运移过程。”因为泥岩顶端和底端压实程度不一样,孔隙大小分布也不一样,因此毛管压力不应该相同,因此会影响初次运移。
个人认为李明诚老师所说的毛细管力即可能成为油气运移阻力,也可能成为油气运移的动力,是合理的。
下一楼›:引用第4楼wolf于2008-10-08 15:46发表的:
1.关于油气初次、二次运移的划定
我们知道, ..
‹上一楼:自然界中任何一种现象,如果把它孤立拿来看,把它看作是与其周围现象没有联系的现象,那它就成为 ..

查看全部回帖(45)
«返回主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