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帖:2008年弹指一挥,学到了不少东西,主要如下:
1. 对裂缝性油藏压裂工艺有了长足的了解。两年一共干了近200井次。众所周知裂缝性油藏多因为天然裂缝发育,压裂施工时液体的滤失量很大,导致压裂液造缝不充分,裂缝宽度偏窄,缝长偏短。普通的陶粒进入地层容易在低砂比段发生突发性的砂堵情况,施工较为困难。个人推荐工艺:1)选用中、高粘液体(粘度太高,成本上去了,又被甲方骂,出门在外技术服务,我们容易嘛!),增强抗滤失能力:稠化剂0.40↑0.50或者0.55; 2)利用中低砂比的小规模粉陶降滤技术或者油溶性暂堵剂技术:粉砂1.0m3↑2-3m3,注意沙浓度不能太高;
3)采用复合支撑剂或控水砂支撑剂技术:前置粉陶,主段塞为中陶粒,陶粒推荐为控水增油能力较强的控水砂支撑剂。尤其是对压后高含水的裂缝形油藏,控水砂不仅应用效果好,而且施工难度还降低了不少。4)对前置液和中顶液的比例,心中也更为有数,还是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但都跑不了30-50%。 5)施工中变排量的应用也更加得心应手。6)施工出现的压力变化,也不像以前那么的手足无措了。起码安全能够保证了。这是最重要的一点。7)在做设计时候心里也更加得有针对性啦。2. 应用了10余口的生物酶破胶技术,效果还不错。尤其是对生物酶的短链技术印象深刻。3. 对重复压裂技术比较感兴趣,听了几次陈博士的讲课,对他们的堵剂、转向技术比较感兴趣,当同时也对他们堵剂的二次伤害提出了质疑。4. 在现场经历过了3次爆管线,井口刺过n次,但是没见过抬井口的情况也算是万幸。700的井口干到了83MPa,现在心里还后怕呢。(强烈不推荐此做法)。还干不少活,上不了台面,以后再说吧!另外马上春节了,提前预祝各位果友身体健康,工作顺利,全家幸福,牛年大吉,压裂业务能力大增!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