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帖:转换斜坡相关文献
渤海湾地区构造变换带及油气意义
利用地震剖面解释结果和构造编图成果,分析了渤海湾地区构造变换带的特征及其油气意义。渤海湾地区主要发育区域横向调节带和局部变换带两类构造变换带。区域横向调节带由北西向大型走滑断裂带组成,这些断裂带同时也...
余一欣 周心怀 魏刚 汤良杰 徐长贵 《古地理学报》2008年 第5期相关文献
东濮凹陷黄河南地区转换斜坡与油气勘探的关系
从转换斜坡的成因分析出发,深入研究了转换斜坡对油气的控制作用,认为转换斜坡局部应力场复杂多变,大量走向多变的交级小断层相互切割形成许多断块圈闭,半地堑中油气沿转换斜坡上倾方向运移时,可以在其中聚集成藏.
高文龙 杨惠裕 吴应汀 马昌球 曹开松 《内蒙古石油化工》2008年 第7期相关文献
1 转换斜坡及其成因
1. 1 转换斜坡
转换斜坡又称走向斜坡、断层转换带, 发育于雁列断层系中两条相邻断层的相互重叠部分(叠覆段) , 连接着一条断层的上盘和另一断层的下盘, 通过变形和重定向使得叠覆段地层在不同断层的上下盘保持连续。
1. 2 转换斜坡的成因
转换斜坡的形成与叠覆断层系的分段演化有关。一般认为边界下断层演化有两种模式, 一是简单正断层模式, 即边界断层由一条正断层逐渐生长发展而成, 断层遵守长度- 位移比例关系; 二是多条断层早期分别演化, 后期形成统一的断层系。后者的演化可分为3 个阶段(图1):
①不共线孤立断层阶段: 各断层在平面上有一定间距, 各自独立演化, 基本特征也是断层中部位移最大, 向两端逐渐减小, 各自在其上盘控制一个横向向斜(半地堑)。
②叠覆阶段: 各断层沿走向发育发生叠覆, 断层之间相互作用, 但没有明显连接, 表现出分段活动的特征。应变在叠覆段的断层之间重新分配, 位移的转移主要通过转换斜坡上产生传递断层和地层变形来实现, 断层系上盘形成一系列向斜和背斜。
③连锁阶段: 最终各断层将发生连锁, 遵守长度- 位移比例关系形成统一的断层系统, 转换斜被破坏, 其对应的上盘横向背斜将沉降, 在断层系上盘形成一个统一的向斜。
伸展域构造变换带内部构造类型研究
分别从传递带和调节带两个方面论述了构造变换带内的构造类型,将传递带内的构造类型分为传递断层等四种类型,将调节带内的构造类型划分为背斜等四种类型。分析了传递带与调节带内各构造类型的发育条件、几何形态特征...
李学艳 王秀娟 侯加根 《中国煤田地质》2005年 第2期相关文献
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