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论坛| 消息
主题:油气能够倒灌吗?
回帖:我做了个小图来说明我的观点,也想和李老师讨论一下“浮力是初次油气运移主要动力”的缺陷。
1、“浮力是初次油气运移主要动力”导致下图1中A处成藏可以解释,B、C都成藏都无法解释。理由是:如图1优质烃源岩都是呈层片状分布,而厚层块状的暗色泥岩生烃能力有限;同时整个盆地来看优质烃源岩如图1,包裹在灰色泥岩、厚层块状泥岩中。因此,如果按李老师的观点,油气在浮力的左右下,应该优先沿着烃源岩的层理运移,最多能进入图1中的A处。图1中的B、C中油气如果能成藏,就必须曾在一个“力”使烃源岩中生成的油气,穿越厚层块状泥岩等封堵。这个力当然不能是浮力,浮力方向向上,要穿越厚层块状泥岩岩层,要穿越也是向上,我想必须要一个向“右”的力才能到达图1中的B、向下的力才能到达图1中的C!再者“沿着阻碍就岩侧上”这个“阻碍“在也不存在(看下一条)。这样可能还是要“憋压”,与你的“不能憋压”矛盾。
2、泥岩的渗透能力必须和砂岩区分开,不可同日而语。李老师认为泥岩、砂岩具备相似的渗流能力,只是泥岩差点(原话我没有找到),从而缓慢生成的油气,边生边排,不能形成“憋压”(大概是这个意思吧?李老师)。这一说服和“盖、隔层理论”相矛盾。“盖、隔层理论”层理论的关键是认为,泥岩等对油气起到封堵作用。如果油气能从生油岩中出来,为什么不能从封堵油藏的盖、隔层继续运移呢?这样还是必须借助”断裂微裂隙“等,而李老师也否定这个!
3、还是关于异常高压的问题。李老师认为异常高压是外部左右造成的,与欠压实无关(大致是这个意思吧)。而问题是松辽盆地的”异常高压带“是在盆地中浅层的两套生油岩发育段,如图3,而不是储层发育段。为什么”外部力量“能使生油岩(发育)段形成高压,而储层等没有这一特征?同时这一现象也真实:泥岩段能“憋压”。再者,“异常高压”是也生油理论的一个重要环节,否定后,可能和目前的生油理论相违背。
4、现实指导意义。一个理论、观点的提出目的就是为了知道生产,有利于生产。而从图4上中的模式图上看,给我的感觉是,只有盆地的高部位有,而图4下在完全不同,可以下凹勘探,而且也取得了效果。这里还是希望李老师不要用“从单个圈闭看,哪个油气不是在高部位”来反驳我,而我的意思是”从整个油层、油藏来看,底部位出油,高部位不出油是为什么?(这才是问题的关键)”。
1

浏览大图

2

浏览大图

3

浏览大图

4

浏览大图

下一楼›:引用第40楼shijunzhu于2009-05-13 14:05发表的:

泥岩中有没有碳酸盐?泥岩上边有没的变 ..
‹上一楼:同时地化资料已经证明:扶余油层的油气来自于上部青山口组泥岩! 本文来自阿果石油网(www.agoil. ..

查看全部回帖(156)
«返回主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