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帖:第一次投的是《天然气工业》,当时刚上硕士,学校没有要求文章,但导师要求我们硕士毕业前至少发一篇文章,研二的时候就根据干的项目琢磨题目,当时自己的水平真的很差,幸亏硕导很好,一遍一遍的给我们修改。投出去以后等了好长时间才给消息,开始说不录用,就不报希望了,后来过了几个月又告诉我说大修一下录用,刊出来的时候都快两年了。版面费还挺高,当时要了我1000。
有了第一次投稿经历后,再写文章就好多了,只要有合适的素材,自己多查阅文献,找到创新点,写篇文章是很容易的。不同杂志的编辑审稿方向不同,比如去年11月份我写了一篇,第一次投给《西南石油大学学报》一个月后给拒了 ,但给提了一些很好的修改意见,修改后投给《石油与天然气地质》,一个星期就给我据了,估计是编辑的这关都没过。感觉不爽,这篇文章是下了很多功夫的,后来投给了《中南大学学报》,一个星期后第一个审稿人的意见通过,三个星期后,第二个审稿人的意见也通过了,按照两位审稿人和编辑的意见又做了详细的修改,把版面费已经寄出去了。估计12月份能刊出来,是EI核心,呵呵。
个人感觉,文章写好后不要急着投出去,先放一段时间,再拿出来看会发现很多问题,最好找个相关领域的专家帮忙看看,给提些意见,对于录用很有帮助。还有根据自己写的内容投一些风格相近的期刊,每个期刊都有自己的风格,有些文章投给一些杂志后可能编辑这关就过不了,但在其它期刊那里可能就能录用,就像我那篇一样。再有就是文章如果能挂上一个973或者其它基金号会增加录用几率。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