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2331阅读
  • 1回复

[其他]热烈庆祝中国地质科学院建院50周年 中国俄罗斯年活动:中俄地质与矿产资源研讨会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yexuqing
 
发帖
2599
财富
7041
威望
101
交易币
0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0楼 发表于: 2006-10-17 | 石油求职招聘就上: 阿果石油英才网
热烈庆祝中国地质科学院建院50周年 中国俄罗斯年活动:中俄地质与矿产资源研讨会
日 程
时 间:2006年10月20日-10月22日
地 点:中国地质科学院东楼二层多功能厅
2006年10月20日09:00-11:00 中国地质科学院成立50周年庆祝大会
09:00-11:00
庆祝大会
11:00-11:30
参观实验室
11:30-12:30
午餐
2006年10月20日14:00-15:00 开幕式
主 持 人:
黄宗理
14:00-14:05
黄宗理介绍来宾
14:05-14:15
孟宪来致辞
14:15-14:25
А. А. Ledovskikh致辞
14:25-14:35
商务部代表致辞
14:35-15:00
合影、会间茶点
2006年10月20日15:00-17:40 学术报告
主 持 人:
赵鹏大、
15:00-15:40
黄宗理:中俄政府间地学合作历史回顾
15:40-16:20
A. Morozov:中俄在亚洲地质构造与原材料潜能研究方面的合作方向
16:20-17:00
任纪舜: 亚洲地质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17:00-17:40
O. Petrov:全俄地质研究所与中国地质调查局合作的历史与前景
19:00-20:30
欢迎宴会
2006年10月21日 学术报告
主 持 人:
任纪舜、
08:00-08:40
李廷栋:中国岩石圈三维结构
08:40-09:20
S. Shokalsky、E. Kiselev:“1:2,500,000亚洲中部及其邻区地质图系”编图项目的工作进展介绍
09:20-10:00
董树文:中亚及邻区地质图系重要进展
10:00-10:10
会间休息
主 持 人:
李廷栋、
10:10-10:50
Yu. Leonov、 I. Pospelov:俄罗斯在中国从事地质研究的150年
10:50-11:30
吴淦国:中国地质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11:30-12:10
A. Nevolko:中俄在西伯利亚联邦地区地质构造领域的合作研究现状与发展前景
12:10-13:00
午餐
主 持 人:
赵文智、
13:00-13:40
何国琦:中亚造山过程与响应
13:40-14:20
Valery Kaminsky: 中国与俄罗斯在世界海洋资源与近海研究领域的合作现状与前景
14:20-15:00
陆松年:亚洲中晚元古代地层与全球对比
15:00-15:10
会间休息
主 持 人:
吴淦国、
15:10-15:50
Konstantin Kleshchev: 中国-俄罗斯在油气研究领域的合作现状与展望
15:50-16:30
赵文智:中国油气资源与潜力
16:30-17:10
Alexei Kolomiets: 水井钻孔查验、水资源勘探与水井废弃的方法与工程支持
17:10-17:50
陈毓川:中国的矿产资源状况与对策
2006年10月22日上午08:00-12:10 学术报告
主 持 人:
马宗晋、
08:00-08:40
谢学锦:采集底泥、河漫滩、泛滥平原及三角洲沉积物全球地球化学填图
08:40-09:20
Alexander Kremenetskiy: 地球化学预测与勘探的方法与结果
09:20-10:00
Igor Migachev: 中国-俄罗斯矿石矿产资源与金刚石研究领域的现状与展望
10:00-10:10
会间休息
主 持 人:
董树文、
10:10-10:50
Grigory Mashkovtsev: 中国-俄罗斯铀矿与黑色金属地质研究领域的合作现状与展望
10:50-11:30
马宗晋:中国减灾事业的发展和近50年自然灾害的概况
11:30-12:10
Vladimir Krupoderov: 中国-俄罗斯在地下水资源与危险地质作用研究领域的合作现状与展望
12:10-13:00
午餐
2006年10月22日下午 13:00-14:20 学术报告
主 持 人:
何国琦、
13:00-13:40
王京彬:新疆与基性侵入杂岩有关的成矿作用
13:40-14:20
Leonid Chesalov: GNTS VNIIG地质系统活动的主要过程:合作可能性
2006年10月22日下午 14:20-14:20 闭幕式
主 持 人:
孙宝亮、
14:20-14:30
李志坚致辞
14:30-14:40
A. Morozov致辞
14:40-14:50
张洪涛致辞
1条评分
By shenbaoj 财富 +5 | 理由: 谢谢提供!希望会议招开后能提供一些会议相关的文献 2006-10-17
评价一下你浏览此帖子的感受

精彩

感动

搞笑

开心

愤怒

无聊

灌水
@_@,水是宝贵的,不能浪费哦!
离线yexuqing
发帖
2599
财富
7041
威望
101
交易币
0
只看该作者 1楼 发表于: 2006-10-21 | 石油求职招聘就上: 阿果石油英才网
半世纪打造一艘中国地学航母

—— 中国地质科学院 50 年辉煌成就回眸


  在北京百万庄大街,有一幢简朴的五层白楼,当你走进宽阔的大门穿过敞亮的大厅,你就可以看到在浓密的绿阴掩映下这处闹中取静的花园一样的庭院。 春天,这里繁花似锦;秋天,五十年前栽下的核桃青青地挂满树梢、又过一段日子,当绿叶纷纷退去的时候,红彤彤的柿子又占据了枝头。是啊,五十年的光阴就这么一春一秋的过去了,中国地质科学院就在这所庭院里渐渐地长大,从一条小舢板打造成一艘地学航空母舰。见证她成长的不仅仅是这些默默无言的果树,还有与她一同成长的硕果累累的无数科技成果,和为了共同的地质科研事业奉献了青春年华的几代科研人员。让我们追随他们的足迹,共同追忆那如火如荼的岁月……

  “地质部是地下情况的侦察部。它的工作搞不好,一马挡路,万马不能前行。你们得提早一个五年计划,一个十年计划…… ” 1956 年 3 月,毛泽东主席说。就在新中国经济建设最需要矿产资源的时候,以第一任部长李四光和党组书记何长工为首的地质部高层领导顺应时代需要 , 决定组建地质部地质科学研究院和十几个专业性和区域性的研究所,中国地质科学院应运而生。

  几代地科院人为了中国的地质科学,为探索地球的形成与演化、寻找国民经济急需的矿产资源、能源和地下水资源、减轻地质灾害、改善和保护人类生存环境贡献了毕生精力和聪明才智。通过几十年的研究实践,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地质理论、成矿理论和勘查方法技术体系:在 “ 两弹一星 ” 发展中作出重大贡献,我国 1964 年爆炸的第一颗原子弹和其后试验成功的氢弹,都是用我国自己的铀矿,这个铀矿,是在李四光指导下,依据纬向构造带控制重元素矿床的认识,由地质力学所 吴磊伯 教授及广东省地质局覃慕陶等共同在粤北南岭带内发现的,至今仍是我国最大的铀矿。大庆油田的发现是我国地质科学研究和创新的里程碑,在国家褒以重奖的科学家中,地科院的专家李四光、黄汲清、谢家荣名列前茅,其中地质力学理论、多旋回大地构造学说等都发挥了重要的指导作用,而且在大庆之后的华北油田、江汉油田的突破中做出重大贡献。始于 1979 年区域化探全国扫面计划,已成功地完成国土面积 600 多万 km2 ,发现金矿达 2000 余吨,所研制的地球化学标准样行销全世界近百个国家,所制订的多元素分析系统已成为国际同行遵循的准则。中国的地球化学填图和矿产资源勘查地球化学领域处于国际领先地位。成矿理论和模式指导了矿产的勘查与评价,相继提出成矿系列理论、 “ 玢岩铁矿 ” 模式、海相火山岩成矿理论、 “ 三源 ” 成矿说、高原盐湖成矿理论等,指导发现了白银厂铜铅锌矿床、广东粤北铀矿、西藏铯矿和高原盐湖硼锂矿、新疆罗布泊钾盐矿、新疆萨尔托海镍矿等大型或超大型矿床。矿产资源利用技术取得重大突破,如磁团聚、磁筛新技术、分子筛合成利用技术、难选冶低品位伴生矿选矿技术等,技术辐射 23 个省市,每年可为企业新增产值 6 个亿。在水资源和地质环境方面作出重要贡献,在第四纪及古环境变化、全国地下水资源评价理论的建立、南方岩溶地区环境与生态重建等方面成就突出。为国家重大工程和区域地壳稳定性评价作出重要贡献,包括:三峡大坝选址与稳定性评价、攀枝花钢厂选址和二滩电站选址、大亚湾核电站选址与评价、地应力测量理论及设计与应用技术、金川镍矿地应力测量与坑道工程设计、青藏铁路新构造活动与地应力测量等。开发现代高效地质钻探技术等,取得巨大经济效益,如受控定向钻掘技术体系、大口径金刚石钻探技术体系、磁场空间集成技术系统等成果转化率高达 95% 以上。

  另外在大陆科学钻探与超高压变质作用、岩溶作用与碳循环、青藏高原岩石圈结构与隆升机制、中国太古代地质与 38 亿年古老岩石发现与研究、古生物地层、热河动物群、深部地球物理探测、极地地质等基础领域和物化探立体勘查技术体系、应用性和开发性研究等均取得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研究成果。为促进地质科技进步做出了卓越贡献。

  作为隶属于国土资源部和中国地质调查局的我国规模最大,集基础性、公益性、应用性研究于一体的综合性地质科研机构,地科院在开展地质科技创新、攀登地学高峰的同时,还承担着围绕国家发展战略需求,为国土资源管理职能和地质大调查提供科技支撑的重要职能。在参与拟定相关的地质工作发展战略、地质科技中、长期发展规划,申报和组织实施重大科研项目;对国家公益性地质调查工作提出项目建议,协助中国地质调查局组织和承担基础性、示范性、立典性、关键性、先导性、疑难性、推广性的国家公益性地质调查项目和基础性调查工作;探索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地质科研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等方面同样做出了有显示度的重要贡献。

  地科院作为国家创新基地,培养了大批优秀的中青年科技人才,造就了一批国内外一流的高素质科学家。有 40 位院士先后在院工作,其中包括李四光、黄汲清、谢家荣、李春昱、许杰、程裕淇等一批国内外知名的地学大师。

  50 年来,地科院共完成近 7000 项科研任务,提交科技水平高、社会效益明显的重要科技成果 3000 多项。其中获得全国科学大会优秀成果奖 124 项、国家自然科学奖 16 项(其中一等奖 2 项)、国家科技进步奖 47 项(其中特等奖 1 项、一等奖 7 项)、国家发明奖 5 项,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专利金奖 1 项,地质矿产部科技成果奖 1133 项,国土资源科技成果奖 34 项,以及各省(市、自治区)科技成果奖 80 多项。

  成果累累、人才济济的地科院在国际地学界占有重要位置,具有广泛的国际影响。国际地质对比计划中国委员会秘书处( IGCP )、世界数据中心中国地质科学数据中心( WDCG-CHINA )、世界地质公园与经济社会发展促进会( GeoSee )等国际地学组织的相关机构设在该院。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受国际地科联( IUGS )等的委托,地科院在地矿部领导下成功承办了 30 届国际地质大会、第六届国际矿物学大会、国际地质年代学、宇宙年代学及同位素地质年代学大会、第一届世界地质公园大会等一系列重要国际会议,受到国际同行的高度评价。该院已与 50 多个国家和地区、 40 多个国际学术组织建立了交流和合作关系;实施了数百项涉外合作项目,引进了一批先进的仪器设备,培养了大批科学研究骨干,现有 21 名科学家在国际学术组织中任职。

  几经变革,地科院现由院部和地质研究所、矿产资源研究所、国家地质实验测试中心、地质力学研究所、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研究所、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和岩溶地质研究所等 7 个社会公益类专业研究所(中心)组成,拥有 3 个部级重点实验室和 8 个院级重点开放实验室以及先进的仪器设备,设有研究生部、博士后流动站,两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 8 个博士学位授予专业和 11 个硕士学位授予专业。现有职工 1571 人,其中,各类专业人员 1287 。其中包括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 16 人,研究员级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264 人,副研究员及高级工程师 383 人,博士 233 人,硕士 157 人。

  2000 年,地科院被确定为社会公益类科研机构改革首批四个试点单位之一。在国土资源部领导和科技部指导下,地科院按照 “ 结构调整、机制转换、制度创新、分流人才 ” 的改革方针,积极、稳妥地推进了科技体制改革,圆满地完成了阶段性科技体制改革的任务和目标,于 2004 年 11 月 12 日 地通过了科技部、财政部和中编办三部委的评估和验收,正式进入了国家科技创新体系行列。

  根据国家需求,按照学科结构调整的原则及目标,将原有的学科整合为 5 个重大研究领域和学科群, 25 个重点研究领域和学科组及 5 项公益类工作;将原来的 87 个研究领域和方向调整为 45 个。形成了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 1:5:4 的格局。学科带头人、研究员、副研究员和助理研究员及辅助人员的比例大致为 1:3:6:5 。学科结构、组织结构、人才结构基本适应国家地质工作从传统向以地球系统科学为核心内容的现代地质,从资源保障为主的向资源环境并重的多目标、多功能地质工作的转变,解决国家、社会发展中的资源、环境问题是地球科学今后的主要任务。

  综观地科院的 50 年,地科院人在为攀登地球科学高峰、为提高对经济建设的资源保障能力,无怨无悔、拼搏奉献的同时,凝练着具有地科院特色的文化传统和精神风貌。这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饱含着老一辈地质科学大师们深切的爱国激情和不朽的科学精神,以及一代又一代科研人员艰苦奋斗、求实创新、对地质科学锲而不舍的探索和追求;饱含着历届领导管理者为推进院各项事业的发展呕心沥血、运筹帷幄的艰辛和执著。

  精神文明建设紧紧围绕深化改革和推进科技创新的中心任务开展工作,在构建和谐单位、营造有利于科技创新的文化氛围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尤其是近年来,地科院党委坚持以 “ 三个代表 ” 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努力做到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与改革发展的中心任务同部署、同实施、同考核,不断增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使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充满活力,为多出成果、多出人才、为建设创新型的中国地质科学院提供了强有力的精神动力、思想保证和舆论支持。

  2005 年度,地科院在京单位地质所、资源所、测试中心、力学所、物化探所和院机关全部被评为中央国家机关文明单位;力学所、院机关被评为首都文明单位;岩溶所被评为广西自治区文明单位。干部职工的思想道德素质得到不断提高,文明礼貌、团结互助、爱护公物和环境、珍惜集体荣誉、崇尚创新、奉献精神等蔚然成风,呈现在大家面前的是一个团结、和谐的中国地质科学院。

  今年四月,当春暖花开的时候,地科院年度工作会议上,该院宣布,围绕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实施 “ 科技兴地 ” 战略,推进地质科技进步与创新,建设创新型地科院。经过 50 年的积淀与发展,地科院正孕育新的腾飞。

  中国地质调查局局长、中国地质科学院院长孟宪来说,地科院既是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组成部分,又是中央公益性地质调查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创新型地科院是参与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具体体现。建设创新型地科院的基本理念是:在大科学和大地质学概念下,以资源与环境为立足点,以创建层圈相互作用为核心的地球系统科学理论体系为学术方向,建立和完善现代院所管理体制,建设学科结构与人员结构具有国际竞争力、运行机制充分开放流动竞争协作的地科院,使之更加有效地服务于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需求,服务于国土资源管理职能,服务于地质工作,成为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公益性地学科研机构。

  据此,该院提出了 “ 十一五 ” 期间地质科技发展的四项目标:即立足世界地球科学发展前沿,实现地质理论的原始性创新;在地球动力学、青藏高原隆升机制、生命早期演化等基础地学研究领域进入世界先进行列;瞄准国家目标和社会需求,在大陆成矿体系、深部探测、地下水资源与环境调查评价等应用领域实现新突破;集成立体勘查技术体系,形成物、化、遥多学科交叉,空中、地面和深部立体探测,探测与模拟一体化的资源评价系统;形成学科布局合理、人才配置优化、运行机制灵活、仪器设备先进、国际化程度高的国家、部、院三级开放实验室体系,大幅度提高全院的科技创新能力。

  正值秋季,万物丰盈饱满,经过播种与孕育的艰辛,终于迎来收获的季节。经过 50 年艰苦打造,一艘中国地学航母正在启航。



中国地质科学院



  照片说明:在中国地质科学院 2006 年度工作会议上,中国地质调查局局长、中国地质科学院院长孟宪来正在部署建设创新型地科院的目标任务
@_@,水是宝贵的,不能浪费哦!

网站事务咨询:QQ:1392013 | 26189883
阿果石油网为免费个人网站,为石油人提供免费的在线即时技术交流场所,拒绝任何人以任何形式在本论坛发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相抵触的言论和行为!
如有言论或会员共享的资料涉及到您的权益,请立即通知网站管理员,本站将在第一时间给予配合处理,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