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1837阅读
  • 0回复

[最新主题]非洲石油之战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zldzlk
 
发帖
417
财富
19
威望
54
交易币
0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0楼 发表于: 2006-11-10 | 石油求职招聘就上: 阿果石油英才网
地球上最为贫穷和最难做生意的地方,如何成为饥渴的中国能源公司的新大陆(7.73,0.05,0.65%)

  尼日尔河从西北流向东南,在尼日利亚首都阿布贾附近轻盈转身,向南直奔几内亚湾而去,将一片广袤的热带草原留在身后。草原上生长着乳油木,数百年来,本地的豪萨族和富拉尼族人在这里种植木薯,捕鱼狩猎,每到8月祭河喂鱼,祈求不孕的妇女怀孕。生生不息,平静安逸。

  在这块受到风化和河流侵蚀的高地下,亿万年前形成的黑色财富缓缓流动着。远古时候,几内亚湾的沉积作用和随后的板块运动,使这里蕴藏了超过50亿吨的原油,几乎是中国储量的两倍。

  沿几内亚湾南行,赤道几内亚、加蓬、刚果一系列非洲国家在地图上都被打上了石油的标记,一直延伸到南部非洲的安哥拉。安哥拉是非洲另一个主要的石油生产国,蕴藏量超过7亿吨。

  非洲的石油带超越了几内亚湾沿岸,在北非的撒哈拉沙漠、东非的苏丹和中非的乍得,一个个富有前景的油田被发现。在非洲的历史上,继黄金、象牙和奴隶之后,石油被世界看成是黑色大陆又一样丰饶的出产。 结果是,数十年来,几乎所有的西方石油巨头都在这里投入了大笔资金,他们不惜在荒野中搜索,在沙漠中钻井,在沼泽上铺设输油管道。所有努力的回报是,非洲在高油价时代来临之前变成了继中东之后另一个全球石油仓库。截至2005年底,非洲已探明石油储量约为1351亿桶,占世界储量的11.1%。通过海岸线上的各个港口,每天都有超过400万桶原油源源不断运往其他大陆。这个数字还在不停增加,未来5年内全球石油产量25%的增幅将来自非洲。同样重要的是,在非洲开采石油的成本平均每桶只有3.73美元,甚至远远低于欧佩克6美元的平均水平。

  看上去,非洲似乎正重复着中东石油开发的历史,但同上一次石油热潮相比,想在这里分一杯羹的探险者显然更多。除了那些19世纪曾经瓜分过非洲的西方人外,来自亚洲和太平洋地区的竞争者们也纷纷出现。在非洲最大的产油国尼日利亚,印度的ONGC-米塔尔公司以60亿美元换取了该国两个深水油区25年的开发权;在刚刚结束内战的安哥拉,澳大利亚Roc石油公司试图在位于内陆的卡宾达省开发石油;在北部的利比亚,日本公司获得了其在海外最大的石油开采项目……

  经济高速发展造成的能源缺口,逼迫中国石油企业也在最近几年踏上了非洲寻油之旅。同那些在此经营了数十年的西方石油公司相比,中国企业面临的是更高的价格、更苛刻的条件和更高的风险。经过数十年的钻探,除去那些已经被占领的丰腴地区,非洲究竟还有多少处女地等待开发?在埃克森美孚、壳牌、道达尔等巨头之间,中国石油公司还能找到什么样的机会?

  【目的地:苏丹】

  苏永地第一次踏上苏丹国土的时候,并没有想到自己会在这个位于撒哈拉沙漠以南的国家呆上将近9年的时间。作为一名地球物理师,分配给他的任务是负责苏丹1/2区地震资料解释工作。

  当时,他所在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刚刚获得苏丹穆格莱德盆地1/2/4区块石油开发权。此前中国石油公司仅在海外获得过服务作业权,苏丹项目是建国以来首次获得海外石油开发权,动用的资金也远远超过以往,意义重大,以至当时的国家领导人都亲自过问该项目的进展。

  然而困难也前所未有。位于苏丹南部的1/2/4区块是典型的非洲大陆性气候:旱季高温干热,雨季泥沙翻滚。长期的殖民地历史和连年动荡使这个国家的经济长期停滞不前,按照联合国的标准,苏丹是世界上最贫困的10个国家之一。1997年,中石油第一批21人的先遣队到达苏丹时,除了在首都喀土穆的机场附近看到一段柏油路外,几乎再没有任何像样的公路。“都说塔里木盆地的环境不好,那边比塔里木还差。”早期到过苏丹的人回忆起那里的环境都连连摇头。由于当地卫生条件差,疟疾几乎成了人人必得的疾病。

  恶劣的自然环境只是小事,更大的难题是:石油在哪里?

  1/2/4区块最初是美国雪佛龙公司经营的项目,但由于后来美国同苏丹外交关系恶化,雪佛龙公司只能从苏丹撤资,并将其手中的经营权转交加拿大SPC公司。1996年,SPC公司经营不善,苏丹政府遂对1/2/4区块项目进行国际招标,美国及其他西方国家的11家知名跨国石油公司参与了角逐。11月,中国石油集团公司击败竞争对手,随后牵头与SPC、马来西亚国家石油公司、苏丹大尼罗石油作业公司等4家企业组建了联合作业公司。

  到此时,1/2/4区块已经被勘探了10多年,采集回来的地震资料堆成了小山,但始终未有突破。而中国石油业刚刚走向国际,大多数中方技术人员是第一次参与多家外国公司联合组成的作业项目,担任勘探部经理、副经理的加拿大人和马来西亚人都认为中国企业技术落后,瞧不起中国人。

  但中国人很快显示了实力。多年的国内勘探经验,使中国陆地石油产业的技术水平已经同国际水平相差无几。中方提出了9口野猫井(指在未曾钻探过的地区钻出的探井)的设计井位,成功率100%。而同一时期,加拿大专家确定的11口井位成功8口,马来西亚专家确定的2口则全部失利。这次成功,使合作伙伴改变了对中方技术水平的怀疑态度,一位67岁的加拿大专家此后甚至紧跟着中石油的技术人员,想发现究竟有什么“秘密武器”。

  找到油,接下来的问题是生产。当时的苏丹,石油工业几乎是一张白纸,根本没有足够的技术工人,在初期建设阶段,为了保证工程进度,中石油不得不从国内各个油田抽调人力支援苏丹项目。

  北京到苏丹首都喀土穆距离9895公里, 1998年前,中国还没有开通这条航线,只能先乘坐南方航空公司的飞机取道中东迪拜,再转乘其他航空公司通往苏丹的航班。中石油刚刚开始在苏丹钻井的时候,每天都会有一、二百人从国内飞往苏丹。“南航每班飞机上95%左右的乘客都是中石油的人。”一位曾经在苏丹工作过的员工回忆,最繁忙的时候,整个苏丹项目有近万名中国员工同时工作,南航这条通往中东的政策性航线甚至因此一举扭亏为盈。

  依靠这种集团军作战式的策略,中石油在苏丹迅速建起了庞大的基业。1999年5月,由穆格莱德油田至苏丹港的输油管线全部铺设完成,全长1504千米的这条输油管道也是中国石油行业在海外建设和运营的第一条能源动脉。从那时起,非洲大地下的黑金开始源源不断运向了地球的另一端。此后,中石油又拿下了苏丹3/7区块的开采权,并在2003年发现了约6亿桶的可采储量。如今,中石油在苏丹的石油产量已达每年数千万吨。

  【竞技场】

  如果中石油的苏丹历险还只能算是摸着石头过河,那么后来形势的急转直下却使得其它中国石油公司不得不尽快下水。2000年以后,当世界为中国的经济增长震惊时,中国的能源安全却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1993年中国首次成为石油净进口国,到2005年原油进口已经超过1.3亿吨,与国内产量所差无几,中国从未像今天这样依赖外部提供的工业血液。而此时国际石油价格正经历着多年未见的一轮暴涨。仅从2004年到2006年,原油就从每桶约30美元飙升到超过70美元,翻了一倍还多。石油价格的暴涨不仅使中国每年要多支付上百亿美元的外汇,而且让能源供应成了制约经济增长的一个不确定因素。

  为了稳定石油来源和实现能源进口多元化,中国 2001年就提出的到海外合办油气田的“走出去”石油战略开始正式实施。

  在世界的主要石油产地中,中东一直被欧美视为禁脔,而中国与俄罗斯的油气合作,也是一波三折,遥远的非洲此时有了非同一般的意义。

  而中石油在苏丹项目上的成功也刺激了中国其它两大石油巨头。今年6月,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以6.922亿美元获得安哥拉3个深水油田区块;2005年,中国海洋石油集团公司则以23亿美元巨资购得尼日利亚Akpo油田45%的股份。

  然而非洲绝不是“一个地方”,而是47个国家,数百个部落和民族的总和,产油国家的政治经济条件各不相同,其石油产业的发展水平也参差不齐。1996年进入苏丹的中石油,面临的几乎是一张白纸。而在有50年石油生产历史的尼日利亚,情况则完全不同,这里既不缺乏成熟的工人,也不缺乏先进的技术。

  在西方石油巨头的把持下,中国公司得到机会异常艰难。壳牌石油公司至今仍然占尼日利亚年开采量的40%,长期精耕细作之后,陆地上大储量的区域已经很难找到。2004年,最先进入尼日利亚的中石化买下的是储量仅2130万桶的边际油田,更让人头痛的是,这个区域处在几家大公司所占地块的包围之中,光是怎样把石油运出去就是个难题。

  相比较之下,中海油多了些运气。2004年,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总经理梁志东出访尼日利亚时获知一名前国防部长即将出售手中Akpo油田股份,便抢先把投标权揽了下来。随后,这名前国防部长亲自跟着梁志东回中国考察了几家石油公司。12月,中海油开始正式参与谈判。在这个项目上,中海油面对的谈判对手不仅是当地人,还有该项目的其他参与者——法国道达尔公司和巴西公司的挑剔。由于价格和其他条件的分歧,谈判几经反复,双方没能达成一致。

  就在中海油准备接受失败结局的时候,好消息从天而降:原本夺得该油田股权的印度公司没能通过本国相关部门的批准,不得不退出交易。出局的中海油重新回到了谈判桌前,并最终成功签约。

  Akpo油田位于尼日利亚外海,属深水作业项目,主要由道达尔石油公司开发。中海油总裁傅成玉谦虚地承认,“中海油在这个项目上更多是为了学习”,相对于起步较早的陆地石油作业而言,中国石油业在海上找油的功夫显然还需要修炼。

  除了技术,在尼日利亚这样一个高度国际化的石油生产国,中国石油公司还需要学习更多东西。首先是怎么使用当地雇员,同苏丹当年人才贫瘠的状况不同,尼日利亚的石油人才并不缺乏,很多人的水平甚至超过了中国同行。其次是作业水平,尽管产业上下游发展不平衡,但以壳牌占主导地位的现有石油工业却保持着最严格的国际水准,比如,尽管在尼日利亚最大的城市拉各斯,暴雨过后也会因下水道设施的落后导致大街上漂浮着污物粪便,但当地法律对钻井泥浆等污染物的排放却有着近乎苛刻的要求。三大中国石油巨头进入尼日利亚以后,都面临着尽快适应当地产业环境的问题。

  中国石油企业也同样要面对自身体制的国际化改造。“过去,国内石油行业的国际化都是通过引进外资在国内环境下实施的国际化。”中国信用出口保险公司的石油专家韩飞认为,这种方式同企业在海外运作所要求的国际化标准仍然存在距离,在健康、安全、环保方面,中国的石油企业还需要继续努力。

  【大冒险】

  实际上,中国石油公司要应对的不仅是非洲的自然环境和西方竞争对手,还包括这片黑色大陆的风俗习惯、社会政治制度,乃至多年形成的偏见,以及一切的不确定性。风险超出技术和财务的范围,几乎无处不在。

  自第一桶石油自尼日尔三角洲地下喷薄而出开始,这种黑色的粘稠液体就不仅为非洲带来了财富,随之而来的还有贫困、暴力和污染。三十年来,竖满油井的这片沼泽地上爆发的小冲突引发了全球的能源风暴。对于任何人来说,通往非洲石油的旅行都不会一帆风顺。

  根据世界银行估计,尼日利亚3400亿美元的石油收入中, 80%被这个国家1%的人口瓜分,大多数人口仍处在绝对贫困线下,日均消费额不超过1美元。愤怒的武装组织将积怨发泄在了石油公司身上,“在这里,绑架和输油管爆炸十分正常,每个月都会发生几起。”曾经在尼日利亚工作过的人对此司空见惯,即便是壳牌这样的强势石油公司也无法幸免。除此之外,非洲国家原有的部落纷争与宗教冲突始终没有停止过,在苏丹,不少中石油的员工都曾经目睹过当地武装组织的装甲车隆隆开过。

  在乍得、赤道几内亚、安哥拉、刚果、苏丹和尼日利亚,非洲产油国正经历着很多人所说的“石油的诅咒”,轻易到手的石油美元并没有使非洲羸弱的公共社会体系大幅改善。在中国信用保险公司战略投资部总经理王景波看来,“西方在几百年的市场经济中形成了市场规矩、商业操守等游戏规则,但非洲至今还没有形成。”想要在这里做生意的石油公司们不得不采取各种各样的手段——“你能想象的所有办法。”中石油一位海外业务经理无奈的告诉记者。

  除了政治风险以外,每个国家的相关法律和社会制度都不相同。中国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公司董事长吴耀文,提及了这样一个例子。在苏丹,一个修读法文、兼通英语和阿拉伯语的大学生,一月的工资不过50美元。中石油曾雇过这样一位毕业生,任务完成后,按天数结算了工资就让他离开了。但没过几天,这位前员工就把公司告上了仲裁部门,声明某一天加了班却没有得到加班费。

  中石油找到的律师发现了两国在法律上的差别。与中国不同,苏丹的《劳动法》足足有100页,里面详细规定了劳资双方的责任和义务。员工每天工作从几点到几点必须弄清楚,并要付给相应的加班报酬。这件事情以后,被誉为中石油“海外项目之父”的吴耀文让人花了两年多时间,把非洲16个国家的相关法律——劳动法、税法、外国公司法、石油法等的当地文字、英文、中文版编辑在一起,要求员工学习。海外部门的人事经理首先要熟悉当地的劳动法,财务人员则必须熟悉税法,其余管理人员也要了解当地的相关法律。

  此外,中国石油公司还要面对非洲国家越来越高的要价。

  2000年前,中国在非洲的能源参与还只限于苏丹一个国家,今天,中国石油企业已经在更多国家取得了进展,包括阿尔及利亚和利比亚的炼油厂、安哥拉的石油生产、几内亚比绍的勘探,以及撒哈拉沙漠以南其他一些非洲国家的石油项目。然而随着人们对全球油价忧虑的与日俱增,获得非洲石油所需要的代价也越来越高。

  今年初在安哥拉近海“刚果盆地”的油田招标中,外国石油公司提出了让人瞠目结舌的报价。为了获得勘探三个深海油田的许可证,这些公司提出支付31亿美元的“预定分红”,加上为贫穷的安哥拉提供2.4亿美元的社会项目援助。

  可以肯定的是,产油国政府正在同石油公司进行一场心理战。当地人非常清楚,现在正是以高价向石油公司们施压的好时机:那些世界上最有钱的公司大把地赚钱,也会毫无顾忌地大把花钱,这种机会错过以后可就再不会来了。“这是世界上最高的勘探投标。”分析人士指出,产油国政府在高油价环境中将对旧有政策进行调整,这最终可能压低石油公司目前正在赚取的高额回报。

  这对中国石油公司形成了更大的压力,为了竞得安哥拉三个区块比例不等的股权,中石化一共花掉了6.9亿美元。

  作为投标的一部分,中石化还将在安哥拉修建一座炼油厂,目的是提高该国炼油产能以满足当地石油产品需求。事实上,这也正是中国石油公司进军非洲的策略之一:向非洲合作伙伴提出勘探、开发和融资的一揽子计划,这也是传统西方公司最不想做的事情——它们要的是这里的资源,并不愿意看到当地的石油产品与自己竞争。多年来,由于西方石油公司很少在下游投资,导致非洲的石油产业极端不平衡,整个尼日利亚只有4家处境艰难的炼油厂。

  不过,这也并不意味着中国石油企业的困难能大大减少——这块被西方人统治了数百年土地上,主流社会仍然更亲近西方。“如果要排队的话,非洲国家肯定是把西方公司排在前面,中国公司在后面。”一位业内人士认为,在非洲石油业,中国公司的发展比西方公司难得多,而这里的资源却在不停减少,“但无论如何是走出去了。”
评价一下你浏览此帖子的感受

精彩

感动

搞笑

开心

愤怒

无聊

灌水

网站事务咨询:QQ:1392013 | 26189883
阿果石油网为免费个人网站,为石油人提供免费的在线即时技术交流场所,拒绝任何人以任何形式在本论坛发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相抵触的言论和行为!
如有言论或会员共享的资料涉及到您的权益,请立即通知网站管理员,本站将在第一时间给予配合处理,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