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1885阅读
  • 4回复

[其他]让知识之树在祖国沃土上开花结果-----记我国核磁共振测井的开拓者和奠基人肖立志教授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daiyoujin
 
发帖
684
财富
1227
威望
55
交易币
0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0楼 发表于: 2008-11-17 | 石油求职招聘就上: 阿果石油英才网
让知识之树在祖国沃土上开花结果-----记我国核磁共振测井的开拓者和奠基人肖立志教授

   核磁共振是一门分析测试技术,广泛应用于化学、物理学、生物学、材料科学以及临床医学,在材料科学和生物医学研究方面将继续发挥方兴未艾的重要作用。迄今,有6位科学家因对核磁共振研究的贡献,分别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化学奖以及生理和医学奖。

  核磁共振测井,是核磁共振中应用的一个“十分独特的领域”,要将求仪器置于数千米深的油井中,在高温高压和高速运动状态下对所穿过的地层进行核磁共振测量,仪器体积受到严格限制。通过对所获核磁共振信号的分析,可以了解地层是否含有油气,含有多少油气,以及有多少油气可以开采出来等等,因而受到国际上石油工业界和核磁共振界的普遍重视。这个领域叫做核磁共振测井,是石油测井中最具挑战性的技术壁垒,综合程度极高,难度极大。肖立志教授是我国核磁共振测井的开拓者和奠基人,正是由于他和他的团队的长期努力,使我国在核磁共振测井应用领域处于先进行列。

  知识树上找方向

  1962年,肖立志出生于湖南新邵的一个小山村,父辈均为教师,家族的文化底蕴和少年时期贫寒奔波的经历使他形成了勤奋好学和锲而不舍的优秀品德。

  1978年,肖立志考上刚刚成立的江汉石油学院(现长江大学),是一位成绩优异且极爱思考的学生。1998年,他出版了专著《核磁共振成像测井与岩石核磁共振及其应用》,这本书不仅在学术上影响广泛,对肖立志的人生也产生重大影响。他在书中写道:“1981年,作为一个大学三年级的学生,我进入专业课学习,也面临着对未来主攻方向的选择。有相当一段时间,我一直在思考,测井技术作为一个学科,它的基本问题是什么?知识体系与结构是什么?是如何发生与发展的?研究方式和方法是什么?作为思考的结果,我尝试建立了测井技术知识树。测井技术作为一颗正在生长的知识树,它的根在哪里?茎在哪里?花将开在何处?如何才能根深叶茂果盛?成为我不断思索的问题。我认识到未来测井技术在理论和运用上突破的主攻方向将是核磁共振测井、声波测井以及测井解释理论。”正是基于这种认识,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当时无人问津的核磁共振测井作为自己未来主攻方向,开始了对这一未知领域的学习和探索。

  “北京大学毕业的物理学家高守双教授是我的领路人。”肖立志介绍说,高老师引导他把物理信号与地下岩石孔隙度联系起来,用一台老式仪器,建立了储油岩石孔隙度测井系统,并撰写了《核磁共振确定岩石孔隙度的测量方法》的论文。1982年 11月,全国首届岩石与矿物物理性质学术研讨会在上海召开,这篇论文应邀在大会上宣读,并作为优秀论文收录在稍后出版的《岩石与矿物物理性质论文集》中。这是国内第一篇在石油测井中应用核磁共振的报告,填补了我国在这一领域的空白。

  大学毕业后,肖立志留校任教。期间先后在中国矿业大学和复旦大学学习,获得硕士学位。在核磁共振测井研究国际上一度没有大的突破,国内对这一领域也不被看好的情况下,没有得到任何资助的肖立志始终坚持对核磁共振测井的探索与思考。

  1991年,机会终于来了!在核磁共振波谱学家恩斯特获得诺贝尔化学奖时,肖立志走进了中国科学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波谱与原子分子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回到十年前选定的核磁共振测井方向,成为著名核磁共振波谱学家叶朝辉院士和杜有如教授的第一位核磁共振测井博士研究生。1992年,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又以最高资助额批准他递交的中青年创新基金项目,全力支持他的核磁共振测井探索。

  海外锤炼长真知

  肖立志十分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读博士期间,他每天保持着“宿舍———实验室———食堂”三点一线的充实生活。1993年,老师第一次派肖立志出国,参加在美国圣路易斯举行的“国际实验核磁共振大会”,介绍自己把魔角旋转技术应用到含油岩石样品分析的原创性成果,为含油岩石样品精细分析奠定了基础。他的报告引起了关注,专家们会下与他讨论,并索要文稿。会议结束后,著名的斯仑贝谢道尔研究中心邀请他作专场报告。同时,他还走访了麻省理工学院、普林斯顿大学等多个著名学府和研究机构,与同行们探讨新理论和新方法。这次出访,使他更增强了攻克核磁共振测井技术的信心和决心。

  1994年,首次国际核磁共振测井会议在美国新墨西哥州举行,核磁共振测井达到成熟阶段,各国专家怀着极大的兴趣与会,肖立志又有幸参加。到会的专家们有专门研究核磁共振的,有专门研究测井的,由于两个学科相隔太远,双方领域专家观点无法一致。而肖立志同时拥有核磁共振和石油测井双重学术背景和经历,他把初步结果和独到思考公布于众,两个领域的专家都乐于接受,对他一致好评。

  1995年,博士毕业的肖立志同时获得两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随后又获得英国皇家学会资助,年底晋升教授。1996年,在Nottingham大学化学系从事合作研究的肖立志,已经成为众多国际大公司寻找的热门专家,阿特拉斯、哈里伯顿、斯仑贝谢纷纷热情相邀,美国西方阿特拉斯国际公司高级副总裁更是主动邀请他加入该公司。1997年,他加入在核磁共振测井方面更为先进的哈里伯顿公司。其足迹遍布美国、加拿大、英国、印度尼西亚、俄罗斯、泰国及中国的多个油田,专注于核磁共振测井的应用研究和实例分析,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

  1999年,肖立志用大半年时间把核磁共振测井的原理及应用进行彻底梳理,几乎是废寝忘食,足不出户写专著。他每写完一章就送给多位知名专家进行审查,听取专家们反馈的意见和建议后,又反复琢磨和修改,从而保证了书稿的质量。他与两位世界顶级专家合作撰写的这本专著,由时任哈里伯顿总裁、现任美国副总统的切尼先生作序,“对于用电缆测井进行地层评价来说,核磁共振测井是一次技术革命。本书对这一新技术进行了全面描述。”此书全球发行12000本,在石油测井领域产生广泛影响。随后俄文版、西班牙文版以及中文版也相继问世,有专家在《TheLeadingEdge》上发表专题评论:“这是一部非常优秀的书,值得每一位从事油气藏评价和开发的人阅读。”这本书,毫无争议地奠定了肖立志在核磁共振测井领域的地位。

  祖国沃土结硕果

  我国的测井业长期受制于人,每年需要花大量外汇从西方国家购置测井仪器,零配件价格逐年高涨,而且引进的仪器还只能在中国境内使用,卖方明令禁止拿着购置的仪器到海外抢市场。发展国产测井装备,成为中国测井仁人志士的心病!而对于核磁共振测井这样的尖端技术,光靠自己从零开始做起,是不可想象的。

  肖立志思考着中国核磁共振测井的发展之路。他设想了三部曲:第一步,通过技术转让,从国外获取核磁共振测井仪器制造技术,既能满足国内市场需要,又可实现仪器技术的跨越式发展;第二步,深入开展标准化和适应性研究,为核磁共振测井大规模推广应用奠定基础;第三步,研制井下核磁共振传感器,形成自主知识产权,提高我国测井仪器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

  2001年,肖立志决定回国服务!他几乎是瞒着家人申请并获选了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按照三部曲的思路,他在离开美国前首先精心运作了哈里伯顿核磁共振测井仪器技术转让项目,在中国和美国测井制造业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他凭借自己在哈里伯顿公司的特殊地位,使技术转让项目顺利立项,并担任项目长。而后,又对国内有测井仪器制造实力的企业逐一考察,最后选定合作伙伴。在他的坚韧努力下,哈里伯顿核磁共振测井仪器制造技术终于落户中国,并带来一系列后续合作,结出了丰厚的果实,有力提升了我国测井仪器的制造水平,加快了我国测井技术走向国际化的步伐,提高了我国测井业的国际声望。同时,也使这家受让公司年产值由几千万元人民币增加到数亿。

  肖立志信守自己申请“长江学者”时许下的承诺,2003年起全职到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工作,担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和校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在教育部和学校的大力支持下,他兢兢业业搞实验室建设和队伍建设,已经建成具有较高水平的核磁共振实验室,并形成一个由数位博士后和副教授组成的优秀研究团队。以此为基础,他开始实施自己设想的中国核磁共振测井发展的第二步和第三步!

  标准化、规范化以及适应性研究是核磁共振测井在中国大规模应用的前提,为此,肖立志收集了国内多达上千口的几乎所有核磁共振测井实例,逐个进行分析,尤其是对一些失败的应用实例,更是精心探索,找出原因。通过他和他的团队以及多个油田测井专家们的共同努力,《核磁共振测井资料解释与应用导论》、《核磁共振测井中国典型实例分析》、《石油测井科学前沿探索文集》、《成像测井学应用基础》等专著得以陆续出版,并先后建立了核磁共振岩心分析实验规范化流程与标样;核磁共振测井质量控制与验收标准;核磁共振测井资料处理流程与规范等行业标准,为核磁共振测井资料解释和应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在适应性研究过程中,肖立志发现中国的陆相复杂油气藏核磁共振测井响应独特,弛豫时间短且信噪比低,引进仪器所采用的测量模式和处理方法常常失效。他在《中国科学》上发表的多篇论文中,明确提出了中国陆相地层的核磁共振孔隙度测量方法和低信噪比核磁共振测井数据的处理方法,较好地解决了资料应用上所遇到的困难,对我国核磁共振测井应用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和理论支撑。

  中国复杂储层的复杂程度常常达到世界油气藏的极限情况。核磁共振测井的进一步应用表明,引进仪器采集的信息,没有能力解决我国油气藏的所有问题。必须研制新的仪器,这不仅是自主知识产权的需要,也是进一步解决我国勘探开发难题的需要!2006年起,在国家“863”等项目的支持下,肖立志与三大石油公司密切合作,自主研发核磁共振测井仪器。如今,新仪器的雏形已经形成,多项发明专利已经申请或批准,几种新的磁体和天线结构正在测试,不久的将来即可下井试验。

  作为大学教授,肖立志时时关心核磁共振测井技术的两个源头,即最终用户和国外前沿。

  几年来,他举办了多届核磁共振测井应用培训班,国内油田几乎所有核磁共振测井专家都接受过他的培训。在学校,他也积极承担教学工作,每年讲授《核磁共振测井》研究生课程,并联合开出《油气地球物理新进展》博士生课,坚持给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开设学科前沿的讲座。已经培养博士生12人(含留学生1 人),硕士生26人,指导和接收本科生毕业设计20余人,接受访问学者3人。

  肖立志教授在注重独创性的同时,还积极倡导先进测井技术“快速跟踪”的国家战略,避免原始研发上的高风险。一方面原创核磁共振定量评价天然气水合物模型,另一方面也对多维核磁共振测井的基础实验和正反演进行了全面研究。同时,密切注意国际合作与交流。实验室常年有外国专家工作,每年都有多位国外专家短期来访,与美国、德国、英国等的多所大学和石油公司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2005年6 月在北京举办了“核磁共振测井前沿技术国际研讨会”。2006年10月,又在中国桂林联合承办了国际测井分析家协会(SPWLA)核磁共振测井专题国际会议。

  有强盛祖国做后盾,肖立志在国际上的学术地位也不断增强。2007年3月,在亚琛举办的67届德国地球物理年会上,他成为特邀嘉宾做主题报告,大会主席说:“这位专家就是《核磁共振测井原理与应用》的作者、原哈里伯顿公司休斯敦技术中心高级科学家,现中国石油大学教授———肖立志博士!”与会专家用热烈掌声欢迎这位来自中国的核磁共振测井专家。同年9月,在第9届ICMRM上,他与国际上最著名的专家一起做特邀报告。2008年7月,在美国波士顿,肖立志代表中国获得2011年第11届ICMRM的主办权,三年后将由他在中国组织这一盛会。

  肖立志认为,40到50岁是人生最宝贵的年龄,知识和经验都有了相当的积累,而体力和智力则处在顶峰,他要把自己最宝贵的时间奉献给自己的祖国。肖立志利用核磁共振先进技术,用辛勤和汗水使测井知识之树已经在祖国的沃土上开花结果。

  面对已经取得的成绩,肖立志教授十分平静和淡然。他始终“怀感恩之心,做喜爱之事”,继续在知识之树上求索着,在祖国沃土上耕耘着,在创新之路上收获着。我们珍视他过去的辉煌,期待他明天的丰硕!专家档案:

  肖立志,1962年生,湖南新邵人,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教授,博士生导师,校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国务院政府津贴专家。主要研究方向:石油测井,核磁共振应用,岩石物理学,测井反演理论与方法。在核磁共振测井等方面有较高的学术造诣,是我国核磁共振测井的开创者和奠基人。
评价一下你浏览此帖子的感受

精彩

感动

搞笑

开心

愤怒

无聊

灌水
离线泥行僧
发帖
1928
财富
2275
威望
142
交易币
0
只看该作者 1楼 发表于: 2008-11-17 | 石油求职招聘就上: 阿果石油英才网
支持恩师!
阿果石油网,石油科研第一站!
离线senny
发帖
4
财富
0
威望
0
交易币
0
只看该作者 2楼 发表于: 2009-03-08 | 石油求职招聘就上: 阿果石油英才网
引用第1楼泥行僧于2008-11-17 19:56发表的  :
支持恩师!
离线dreamwy5
发帖
523
财富
23
威望
1
交易币
0
只看该作者 3楼 发表于: 2011-06-20 | 石油求职招聘就上: 阿果石油英才网
泥行僧 以前是肖老师的学生?
离线shuzhe
发帖
46
财富
88
威望
0
交易币
0
只看该作者 4楼 发表于: 2011-07-29 | 石油求职招聘就上: 阿果石油英才网
顶起。牛人。

网站事务咨询:QQ:1392013 | 26189883
阿果石油网为免费个人网站,为石油人提供免费的在线即时技术交流场所,拒绝任何人以任何形式在本论坛发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相抵触的言论和行为!
如有言论或会员共享的资料涉及到您的权益,请立即通知网站管理员,本站将在第一时间给予配合处理,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