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21008阅读
  • 234回复

[原创]油气层细分对比的原则与体会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jhy886688
发帖
1809
财富
635
威望
0
交易币
0
只看该作者 70楼 发表于: 2013-09-08 | 石油求职招聘就上: 阿果石油英才网
不错,大力支持!
离线skynan526
发帖
10
财富
17
威望
3
交易币
0
只看该作者 71楼 发表于: 2013-09-09 | 石油求职招聘就上: 阿果石油英才网
学习了,7楼也是精华
离线humei
发帖
865
财富
4035
威望
0
交易币
0
只看该作者 72楼 发表于: 2013-09-09 | 石油求职招聘就上: 阿果石油英才网
学习了、
离线rorls
发帖
45
财富
112
威望
0
交易币
0
只看该作者 73楼 发表于: 2013-09-10 | 石油求职招聘就上: 阿果石油英才网
学习了,经验很重要
离线bigwaspist
发帖
1631
财富
0
威望
30
交易币
0
只看该作者 74楼 发表于: 2013-09-12 | 石油求职招聘就上: 阿果石油英才网
(一)地层对比方法
  
常见地层对比方法有:古生物地层学方法、岩石学方法、地层物理方法等。南梁
-
华池地区
自上而下依次钻遇了第四系、白垩系、华池组、洛河宜君组、安定组、直罗组、延安组;延
长组
(未穿)

该区长
4+5
地层厚度达
90-100m
左右,
地层内部缺乏标志层,
对比难度较大。

本次研究我们采用的方法是:
  

1
)标志层控制














































  
由于该区内部标志层很难确定,前人所用的标准层有两个
:
安定组泥灰岩和张家滩页岩,

者在研究区属未测井段,后者研究区大部分未钻穿,地层对比时难以使用。
  
经过反复地追踪对比,发现延
9
顶部煤层在该区相对稳定,平面上有一定的可追踪对比性,
是研究区最好的对比标志层。
  

9
顶煤标志层大多由
2
层煤组成
,单层厚
1.2m
,电性特征较明显,主
要表现为高阻、高
声速、低自然伽玛
,易于识别和追踪。
  
对比中认为:本区声速、井径、电阻在地层对比中用得最多,可代表等时,依据是在相同时
间形成的一套岩石应具有相同的岩性特征,反映在声速、井径曲线相同。

(2)
邻井追踪
  
不同沉积相带分布有一定的范围,各种相带在平面上组合和变化具有一定的
连续性和继承

,进行邻井追踪以保证地层对比的准确性和合理性。

(3)
地层厚度基本相近
  
前人大量的研究成果表明,
在鄂尔多斯盆地内部地壳运动以整体的垂直升降作用为主,
盆地
地层厚度基本保持一致,变化相对稳定
,研究区的这一特点,为采用“等厚法”的地层对比
方法创造了先决条件。地层厚度基本一致的特点在华池
-
南梁地区表现的尤其明显。

(4)
运用旋回对比
  
对比中主要以电测曲线、岩性特征为主,
结合沉积旋回分级控制、逐层、逐井对比
,并参考
地层厚度进行地层划分,将长
4+5
分为两个小层,其中长
4+51
是本区主要含油小层。

  
(二)测井曲线在沉积中的含义
  
测井曲线可用来识别沉积相的类型。
自然电位曲线形态的变化反映沉积过程中能量及物源供
给的变化。
  
通过对自然电位、自然伽玛曲线的分析研究,可概括以下几种曲线形态:
  


箱形
:曲线呈负值或低值,具有幅度高、宽度大、曲线上下值基本一致的特点。表明了
水动力能量强,沉积物分布均匀,粒度较粗,物源供给充分,沉积速率快。
是河道砂坝的曲
线特征。箱形
-
钟形曲线代表着有丰富物源、但后期由于河道迁移或废弃导致能量衰退,表
现为河道的均匀沉积到后期正向粒序特征。
  


钟形
:曲线呈负值或低值,其下部中
-
高幅度,上部呈低幅度,宽度大,曲线值由下向上
变大。
代表了中低等能量的水动力条件,
沉积物分布不均匀,
下粗上细。钟形反映水流能量
向上减弱,代表河道的侧向迁移或逐渐废弃。
  


漏斗形

曲线呈负值或低值,
并且自下而上逐渐变小。
幅度下部偏低,
上部为中
-
高幅度,
而且宽度大。代表了中低能量的沉积环境,沉积物分布上粗下细,
物源供给逐渐增强。
曲线
反映砂体向上建造时水流能量加强,
颗粒变粗、
分选变好,
代表砂体上部受波浪改造的影响。
漏斗形
-
箱形代表丰富物源供应下的水下砂体沉积,
为三角洲前缘亚相河口堆积的典型特征;
漏斗形
-
箱形
-
钟形曲线显示河道在迁移摆动条件下有丰富物源供应的水道充填堆积。



齿形
:曲线值偏负或低值,幅度中
-
低,曲线宽度小,属中低能量的沉积环境,沉积物偏
细。
其中正向齿形多以冲刷充填作用为主,
具正序粒;
反向齿形则以水道末梢前积式充填为
主,具反序粒;对称齿形为充填堆积特征。
  


指状
:曲线值为负值或低值,幅度高,但宽度小,代表了较高的水动力条件,但物源供
给不充分。
  


平直状
:曲线值偏正或高值,幅度低缓,代表了一种平静的沉积环境,物源供给极不充
足。
  
(三)沉积微相研究

  
1
、水下分流河道
  




水下分流河道是水上分流河道的水下延伸部分,
由于受湖水的阻力作用,
河流随着向湖
方向推进及湖水的加深,能量逐渐减弱,河道变浅加宽,而且分叉也相对较多。以砂、粉砂
为主,泥质极少。常发育交错层理、波状层理及冲刷
-
充填构造。
平面上呈宽带状,剖面上
呈薄层状或豆荚状

向两侧变为细粒沉积物,
与下伏岩层呈冲刷接触,
具有下粗上细的
正旋

特点,
自然电位曲线表现为钟形、齿化箱形
等。


:

186
井。

2
、河口坝
  




河口坝微相是三角洲前缘最主要的砂体储层之一。
位于分支河道的河口处,
沉积速率最
高。
常由于海水或湖水的强烈冲刷与簸选作用,
使泥质沉积物被带走,
砂质沉积物保存下来,
使河口坝砂体主要由分选好、质纯净的细砂岩、薄层粉砂岩组成,
常发育槽状交错层理,

面上呈席状,
剖面上为豆荚状叠置或透镜状

具有向上粒度变粗的
反旋回
特点。
电性曲线反
映为漏斗形。


:

119


3
、水下分流河道侧翼
  




在研究时,
对于能反映各类有储集性能的不同成因砂体为主,
细分到微相,
如水下分流
河道微相、
河口坝微相,
以充分反映可做为储层的各类砂体的时空展布和演化规律。
对于非
储层或储集性能差、
分布范围较局限的水下天然堤、
厚度较薄、
物性差的水下分流河道侧翼,
统为水下分流河道侧翼微相,其形态受主河道控制。纵向上平面形态与分流河道微相相似,
位于河道两侧,规模小于分流河道,呈中厚
-
薄层细砂岩、粉砂岩、泥质粉砂岩互层,岩性
较主河道细,波状层理为主,以流水形成的波状层理为主,局部发育有交错层理、冲刷
-

填构造。
电位曲线表现为漏斗形、叠加漏斗形、钟形等
。如:午
12


4
、分流间湾
  




分布在分流河道和前缘
“朵状体”
间,
其沉积为河流携带的细粒物质借助湖水扩散所形
成。这里水动力弱、环境比较闭塞。岩性以泥岩为主,含少量粉砂和细砂,常呈粘土夹层或
透镜状,具水平层理和透镜状层理。
可见到波痕、
生物介壳和植物残体等,
电位曲线表现为
较平缓,有时呈锯齿状、低平指状
。如
:

239


5
、前缘席状砂
  




当砂坝沉积物受到湖水的搬运和改造,
则成为席状砂分布于砂坝两翼或前缘。
一般位于
三角洲前缘的边缘故称为前缘席状砂,
席状砂为粉砂质或粉细砂质,
大多夹于深灰色泥岩和
粉砂质泥岩中,发育沙纹交错层理。席状砂的厚度不大,大多为
1-3m

自然电位曲线多呈
指状或尖峰状


  
(四)成藏控制因素及分布规律
  




该区长
4+5
为三角洲前缘沉积,主要发育:水下分流河道、分流间湾相、水下分流河
道侧翼相、
河口坝相、
席状砂等。
其中广泛发育的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和河口坝砂体是本区长
4+5
油藏形成的有利储集体,
而大面积分布的分流间湾相泥质沉积在平面上分隔了水下分流
河道砂体,
随着砂体向上倾方向由渗透性砂层变为不渗透性泥岩时造成遮挡,
形成砂岩上倾
方向尖灭岩性油藏。
  

1

、广泛分布的深湖相泥岩、大面积分布的长
7
油页岩为本区成藏提供了丰富的油源。






鄂尔多斯盆地南部中生界生油凹陷是在大型台块的基底上发生、
发展起来的。
这个构造
背景在晚三叠世形成了面积大、
水域宽、
深度浅、
基底平缓和分割性小的淡水及微咸水湖泊;
是本区中生代主要生油层的沉积时期。
延长组生油岩
(即广泛分布的深湖相泥岩、
大面积分
布的长
7
油页岩)
厚度
300m-400m

无疑为本区长
4+5
成藏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4+5
储层与生油岩纵向相互叠置,横向交错,具有优先捕获油气的优势。


2
)油藏主要分布在水下分流河道及河口坝的砂岩主体带中;
  




通过对该区砂体展布、沉积微相、储层特征、成藏控制因素等综合分析研究认为:该区

4+5
油水分布主要受岩性控制,在平面上,油藏主要集中在水下分流河道和河口坝的砂
岩主体带中,侧翼和席状砂相带有零星分布。
  
研究区沉积微相研究表明,长
4+5
水动力条件存在明显差异,水体变化较大,多数水下分
流河道的发育具有不稳定、多期叠加的特点,
平面上表现为河道分布位置多变,不稳定、摆
动大、
持续时间短,
垂向上常是由多期短暂分流河道沉积叠加而成,分叉严重,砂层累加厚
度大,
但单层厚度小,电测曲线以齿状箱形和叠置钟形为主。
沉积物的这种分布特征,
造成
了储层垂向和平面上非常强的非均质性。
相对而言,
单期稳定发育的水下分流河道则具有砂
层厚度大、非均质性弱,更有利于油藏的富集。
  

3
)上倾方向的泥岩遮挡条件,为油藏圈闭的形成创造了优越的条件;
  





4+5
期为三角洲前缘相沉积,分流间湾沉积具有分布范围广、宽度大、岩性主要为
泥质沉积,夹有少量泥质粉砂岩和致密粉砂岩,岩性较纯,具有良好的圈闭性能。另外,分
流间湾相泥质岩的走向主要为南北向或近于南北向,
与该区的构造线走向基本平行,
从而形
成了广泛的、
得天独厚的上倾泥岩遮挡条件,
为岩性油藏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是研究区众多
油藏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
  
众所周知,
岩性油藏的形成,
关键在于形成良好的岩性圈闭,
良好的非渗透性岩层的存在与
否直接决定了圈闭的有效性。现有油藏的分布不仅证明了分流间湾相泥质沉积的遮挡作用,
同时现有的油藏的特点还在另一方面证明了其有效性。


4
)油水分布主要受相带及岩性控制,构造作用较小;
  




该区构造为一平缓的西倾单斜,
在单斜的背景上多个隆凹相间分布,
地层走向近南北向,

4+5
油藏各小层无论隆起和凹槽都有油层分布。


5
)渗透性是本区长
4+5
成藏的重要条件。
  




虽然长
4+5
含油普遍、油层厚度大,但油层产量悬殊较大,受控于渗透性好坏
。根据

35
井的统计,日产量大于
4t
的油层渗透率一般大于
0.15
×
10-3
μ
m2
,日产量大于
10t

油层渗透率一般大于
0.4
×
10-3
μ
m2

而产量小于
4t
的油层渗透率一般小于
0.15
×
10-3
μ
m2

表现出油层渗透率与产量的相对关系。
个别渗透率较低的油层试油产量较高,
主要是油层压
裂改造强度大或微裂隙(缝)较发育,但产量递减快,其开发价值不可与高渗层相提并论。

渗透性的高低从根本上说还是受控于沉积条件。
不同沉积环境下的砂体其厚度、
粒度、
分选、
杂基含量等均有差异,从而导致了渗透性的不同。
从长
4+5
油层渗透率等值图上可看出,
渗透性具有明显的分区分带性。说明砂岩渗透性与沉积相带有密切关系。


  
离线niehaifeng
发帖
323
财富
7
威望
5
交易币
0
只看该作者 75楼 发表于: 2013-09-12 | 石油求职招聘就上: 阿果石油英才网
好文章,值得一顶
离线yangyuanyu
发帖
21
财富
27
威望
0
交易币
0
只看该作者 76楼 发表于: 2013-09-12 | 石油求职招聘就上: 阿果石油英才网
学习了···谢谢楼主
离线田新民
发帖
1121
财富
2399
威望
1
交易币
0
只看该作者 77楼 发表于: 2013-09-12 | 石油求职招聘就上: 阿果石油英才网
受教了 !!
离线2005wyl
发帖
3300
财富
235
威望
2
交易币
0
只看该作者 78楼 发表于: 2013-09-13 | 石油求职招聘就上: 阿果石油英才网
路过学习,呵呵
离线5hjl998
发帖
157
财富
214
威望
8
交易币
0
只看该作者 79楼 发表于: 2013-09-24 | 石油求职招聘就上: 阿果石油英才网
收益匪浅啊
联系方式:5hjl998@163.com QQ:393464926

网站事务咨询:QQ:1392013 | 26189883
阿果石油网为免费个人网站,为石油人提供免费的在线即时技术交流场所,拒绝任何人以任何形式在本论坛发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相抵触的言论和行为!
如有言论或会员共享的资料涉及到您的权益,请立即通知网站管理员,本站将在第一时间给予配合处理,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