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516阅读
  • 1回复

[石油杂谈]石油工业的起源,竟然与一个疯子偶然看到碰瓷中国的广告词有关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刘萝卜锅
 
发帖
293
财富
574
威望
0
交易币
0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0楼 发表于: 2021-06-27 | 石油求职招聘就上: 阿果石油英才网
本文转自微信公号“阿什卡国际油气软件”(ID:ESSCAGROUP)




19世纪以前,人类用来照明、润滑用的油脂,都取自动植物体内,纯天然材料,纯手工提取,支撑了几千年的人类文明。


但疯狂的瓦特改良了蒸汽机以后,腐朽的西方闹起了工业革命,机器润滑的需求猛增,人民日益疯长的夜生活及润滑需要与动植物日益疲软的供应能力之间的尖锐矛盾日益凸显。解决这一矛盾,成了发家致富、名利双收的捷径。


1852年,加拿大地质学家亚伯拉罕·格斯纳博士,发明了从煤炭中炼制煤油的工艺,煤油提炼厂纷纷雄起,照明成本大幅下降,入夜之后,万家灯火更加持久。


煤油虽好,但煤中取油,经济成本和环境成本依然不低。谁能寻到更好的油源,谁就是比格斯纳博士更靓的仔。


实际上,更好的油源,人类早在公元前3000年前就已经发现了,它会从出其不意的地方,莫名其妙地冒出来,有的地方甚至可以流成小河,汇成小湖。你知道这就是石油,石油流到地面,轻质油很快就会挥发,剩下沥青。


只要是有石油冒出来,被当地人发现,就会被拿来烧火、点灯,当成药材等等,所以世界上很多民族都有“祖先老早就开始采集、使用石油”的记载。甚至有的民族打的水井、盐井,偶尔也会冒出一些石油。然而,这都是偶得之物,不会形成产业。


所以说,世界上本没有什么宝贝,不管什么东西,在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地点出现,被合适的人发现,才可能成为宝贝。


比如石油,从一个名叫泰特斯维尔的小山村冒出来,就可以点燃一场能源革命。


1853年,美国宾夕法尼亚州西部,一个名叫乔治·比尔斯的青年,在探亲途中,路过这个小山村,发现小村味道不一般。原来,村后面有一条小溪,小溪水面,长年漂浮着一层黑色的石油,气味呛鼻。本地正黄旗虽不知这玩意是啥,但知道周围别的村都没有,就俺们村有,肯定不一般,于是把石油视为“神油”,有病治病,没病烧火。


比尔斯突发奇想:这玩意儿烧起来如此风骚,用来照明会不会艳压群芳呢?于是他决定,拿着石油样品,找人投资合作。


所有人都认为比尔斯疯了,你连PPT都没有,单凭一瓶黑乎乎的黏液,就去找人来砸钱,哪个疯子会上当?


然而,可能是这个世界上疯子太多的缘故,比尔斯真的找到几个合资合作伙伴,决定冒险干一票。


这伙临时组建的投资团队虽小,却并不是乌合之众。他们的第一笔钱,花在了科研上——找到耶鲁大学的西利曼教授,对石油进行化学分析,了解它当燃料究竟有多大前途和钱途。


1855年4月16日,一份划时代的实验报告被提交到团队手中。放眼看去,西利曼教授的报告可以说是一份喜报:


石油蒸馏产品使用价值的研究,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成功。石油可加热到各种程度,进行蒸馏,分离成几种组分,每种组分都含有碳和氢,其中一种,就是高质量的、可用于照明发光的油。


从报告可以看出:很适合照明、很方便提炼。说明大方向八成是对的。


下一步,就是关键了,怎么搞到这些油。像村民一样守在溪面上捞肯定不行,一是村民不让,二是让也不够。但要是挖洞直取的话,山上全是石头,谈何容易!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1856年,在名来利往的纽约街道上,比尔斯正在信步思考人生,忽然百老汇大道的巨幅广告映入眼帘,广告主似乎要把花出去的每一分广告费,都转化成文案,倾吐给观众,十分啰嗦:


早在1000多年前,中国人就发明了钻井工艺,用来取水。现在,钻井取水的技术已经甩传统技术N条街了,我公司的井架,是当今世界最先进的钻井工具,比中国的还先进……


比尔斯一看,钻井取水可以,钻井取油为什么不可以?赶紧找到合伙人,一商量,感觉蒸汽机打井,有搞头,值得一试。


那么问题来了,谁去落实这个疯狂的想法呢?这样的人才也不好找,毕竟,没人干过这种事儿。


评价一下你浏览此帖子的感受

精彩

感动

搞笑

开心

愤怒

无聊

灌水
离线刘萝卜锅
发帖
293
财富
574
威望
0
交易币
0
只看该作者 1楼 发表于: 2021-06-27 | 石油求职招聘就上: 阿果石油英才网



所谓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比尔斯的一个合伙人汤森,有次去纽黑文市出差,在旅店遇到一个叫德雷克的人。这德雷克本是个列车员,因为生病离职修养。汤森和德雷克碰了两面就确认了眼神,抓住对方吹牛聊天,越吹越投机,吹牛当然要吹点新鲜的,所以汤森就聊起了他们钻井取油的宏伟蓝图,德雷克一听,顿时两眼放光,当场就自告奋勇,摩拳擦掌要来落实这场伟大的行动。

要知道,就算是三十年前,我国在偏远乡村开采石油,有些地方的村民都认为钻井人疯了,地底下怎么可能有油?更何况是百年前的村民!

德雷克为了取得村民的认可,方便开展工作,就给自己安了个上校的头衔,感觉公信力立即拉升了几个档次。

1858年春天,德雷克上校带着1000美元投资,来到小山村,在油溪附近开钻。

那时候,既没有FracaFlow裂缝建模,也没有Transform微地震监测,钻探难度可想而知。

毫不意外地,德雷克雇的工人,都认为德雷克疯了,大家只是看在钱的份儿上,替资本家做着一件毫无意义的蠢事,所以效率十分感人。


这样拖拖拉拉,一直搞到第二年8月份,还没见到任何结果。投资合伙人没信心了。8月底,汤森给德雷克寄了一笔钱,写信告诉德雷克,这是最后一笔投资,赶快把账结清,结束钻探项目。

那时,邮政的速度,比德雷克钻探的速度快不了多少,所以在月底,德雷克仍在和工人、设备、村民们斗智斗勇。

1959年8月27日下午,钻头到达大概210米深度时,突然向下落了十多米,工人们也没在意,因为有更重要的事要办:周末休息。

到了工作日上班时间,工人们发现,井口冒出一层厚厚的黑色液体——这不就是石油么!

疯子德雷克上校一下子成了英雄。地层深处那似乎取之不尽的石油,转手就是3美元一加仑,暴利啊!

消息像长了翅膀一样,飞得比汤森寄的信都快,迅速传遍五湖四海。做着发财梦的疯子如潮水般涌来,不管以前是干啥的,来了都是石油大鳄,选点占地,砸钱开钻。一时间,小山村周边井架林立,蒸汽机的喘息声、采矿人的喧闹声,把山村的万年幽静煮成一锅粥,蒸腾着金钱与欲望的浓重气息。

现代石油工业在一片突如其来的疯狂中拉开序幕。



第一口井8月底钻探成功,当年就有几百座油井钻成,产量一下子膨胀到市场无法消受的程度。为啥?因为用途太窄,就是点个灯嘛,哪里用得了那么多油!

油多了怎么办?停产是不可能停产的,这辈子都不可能停产的。因为钱已经砸进去了,谁停产,就是给别人腾出市场空间,自己血本无归去跳楼。所以只能疯狂地降本增产,打价格战——是不是闻到了熟悉的味道?

是的,第一场石油大战,早在石油工业萌芽之初就爆发了。没有总策划,没有设计师,没有阴谋家,只是一群素昧平生、无冤无仇的疯子,只是单纯地为了自己回本盈利,别去跳楼,就自然而然地共同促成了石油大战。

而石油大战一旦开打,从来都是大刀阔斧,狂放不羁,短短几个月,一加仑石油从3美元一路狂跌到0.22美元,直接斩到脚踝。

可以说,石油工业自萌芽伊始,就已经注入了疯狂的基因。

不过,三百六十行,石油行业并不特殊。

能源是文明的基石,也是养家糊口的行当。只要是个行当,就都有自己的龌龊、无奈、辉煌与疯狂。靓丽光鲜背后,哪个不是“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END-



本文转自微信公号“阿什卡国际油气软件”(ID:ESSCAGROUP)


网站事务咨询:QQ:1392013 | 26189883
阿果石油网为免费个人网站,为石油人提供免费的在线即时技术交流场所,拒绝任何人以任何形式在本论坛发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相抵触的言论和行为!
如有言论或会员共享的资料涉及到您的权益,请立即通知网站管理员,本站将在第一时间给予配合处理,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