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7805阅读
  • 30回复

[经典转帖]物理学的辉煌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cllipe
 
发帖
8551
财富
59572
威望
510
交易币
0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0楼 发表于: 2008-09-28 | 石油求职招聘就上: 阿果石油英才网
— 本帖被 cllipe 执行提前操作(2020-05-06) —
  
物理学除了能够带给人们深奥难懂之外,还能带来什么?

如果拍一部电影,大家眼前看到的将是物理群侠传的大屏幕,背景落下的是雪花般的名字:伽利略,胡克,开尔文,狄拉克……每一个都是身怀绝技的武林高手,前台出现的是牛顿,麦克斯韦,普朗克,爱因斯坦等一代宗师的飒爽英姿。当然,这应该是一部气势恢弘的电影,而不是拖沓冗长的电视剧,让大家领略物理学的壮美跌宕,而不会是繁难的公式。电影不能完全复述所有带给人们震撼的故事,只能挑选一些片断,所以只好掠过古希腊,把亚里士多德和伽利略留给那些热爱物理和历史的人们自己去对那段光辉岁月进行怀旧和祭奠。

先来关注历史上的第一个奇迹年:1666年。1666年,23岁的牛顿为了躲避瘟疫,回到乡下的老家度假。在那段日子里,他一个人独立完成了几项开天辟地的工作,包括发明了微积分(流数),完成了光分解的实验分析,以及对于万有引力定律的开创性思考。在那一年,他为数学、力学和光学三大学科分别打下了基础,而其中的任何一项工作,都足以让他名列有史以来最伟大的科学家之列。很难想象,一个人的思维何以能够在如此短的时间内涌动出如此多的灵感,只能冠之以“奇迹年”。这可以通过一首诗去体会:自然与自然规律在黑夜中隐藏着,上帝说,让牛顿去搞吧!于是,一切都光明了。

经典力学的建立为世界带来工业革命和科学从神学的婢女地位真正解放出来,刚才关于奇迹的说法,如果站在一个比较高的角度来看历史,一切事物都是遵循特定的轨迹的,没有无缘无故的事情,也没有不合常理的发展。在时代浪尖里弄潮的英雄人物,其实都只是适合了那个时代的基本要求,这才得到了属于他们的无上荣耀。

但是,如果站在庐山之中,把人们的目光投射到那个具体的情景中去,人们也能够理解一个伟大人物为时代所带来的光荣和进步。虽然不能说失去了这些伟大人物,人类的发展就会走向歧途,但是也不能否认英雄和天才们为这个世界所做出的巨大贡献。在科学史上,就更是这样。整个科学史可以说就是以天才的名字来点缀的灿烂银河,而有几颗特别明亮的星辰,它们所发射出的光芒穿越了整个宇宙,一直到达时空的尽头。他们的智慧在某一个时期散发出如此绚烂的辉煌,令人叹为观止。

再一次的辉煌来自电磁学的建立,伟大的法拉第为它打下了地基,伟大的麦克斯韦建造了它的主体,伟大的赫兹为这座大厦封了顶。经典电磁学的建立为人类带来了崭新的信息时代。物理学的大厦从来都没有这样地金壁辉煌,令人叹为观止。牛顿的力学体系已经是如此雄伟壮观,现在麦克斯韦在它之上又构建起了同等规模的另一幢建筑,它的光辉灿烂让人几乎不敢仰视。电磁理论在数学上完美得难以置信,麦克斯韦最初的理论后来经赫兹等人的整理,提炼出一个极其优美的核心,也就是著名的麦氏方程组。它刚一问世,就被世人惊叹为天物,其表现出的简洁、深刻、对称,使得每一个科学家都陶醉其中。后来玻尔兹曼情不自禁地引用歌德的诗句说:“难道是上帝写的这些吗?”一直到今天,麦氏方程组仍然被公认为科学美的典范,许多伟大的科学家都为它的魅力所折服,并受它深深的影响,有着对科学美的坚定信仰,他们甚至认为:对于一个科学理论来说,简洁优美要比实验数据的准确来得更为重要。

物理学征服了世界。在19世纪末,它的力量控制着一切人们所知的现象。古老的牛顿力学城堡历经岁月磨砺风吹雨打而始终屹立不倒,反而更加凸现出它的伟大和坚固。从天上的行星到地上的石块,万物都必恭必敬地遵循着它制定的规则运行。1846年海王星的发现,更是它所取得的最伟大的胜利之一。在光学的方面,波动已经统一了天下,新的电磁理论更把它的光荣扩大到了整个电磁世界。在热的方面,热力学三大定律已经基本建立(第三定律已经有了雏形),而在克劳修斯、范德瓦尔斯、麦克斯韦、玻尔兹曼和吉布斯等天才的努力下,分子运动论和统计热力学也被成功地建立起来了。更令人惊奇的是,这一切都彼此相符而互相包容,形成了一个经典物理的大同盟。经典力学、经典电动力学和经典热力学(加上统计力学)形成了物理世界的三大支柱。它们紧紧地结合在一起,构筑起了一座华丽而雄伟的殿堂。

这是一段伟大而光荣的日子,是经典物理的黄金时代。科学的力量似乎从来都没有这样地强大、这样地令人神往。人们也许终于可以相信,上帝造物的奥秘被他们所完全掌握了,再没有遗漏的地方。从当时来看,人们也许的确是有资格这样骄傲的,因为所知道的一切物理现象,几乎都可以从现成的理论里得到解释。力、热、光、电、磁……一切的一切,都在人们的控制之中,而且所用的居然都是同一种手法。它是如此地行之有效,以至于物理学家们开始相信,这个世界所有的基本原理都已经被发现了,物理学已经尽善尽美,它走到了自己的极限和尽头,再也不可能有任何突破性的进展了。如果说还有什么要做的事情,那就是做一些细节上的修正和补充,更加精确地测量一些常数值罢了。人们开始倾向于认为:物理学已经终结,所有的问题都可以用这个集大成的体系来解决,而不会再有任何真正激动人心的发现了。一位著名的科学家说:“物理学的未来,将只有在小数点第六位后面去寻找”。普朗克的导师甚至劝他不要再浪费时间去研究这个已经高度成熟的体系。

然而,在新世纪的物理学会议上,年迈的开尔文爵士做了著名的演讲,当时他已经76岁,他的第一段话是这么说的:“动力学理论断言,热和光都是运动的方式。但现在这一理论的优美性和明晰性却被两朵乌云遮蔽,显得黯然失色了……”,这个“乌云”的比喻后来变得如此出名,以至于在几乎每一本关于物理史的书籍中都被反复地引用,成了一种模式化的陈述。联系到当时人们对物理学大一统的乐观情绪,许多时候这个表述又变成了“在物理学阳光灿烂的天空中漂浮着两朵小乌云”。这两朵著名的乌云,分别指的是经典物理在光以太和麦克斯韦-玻尔兹曼能量均分学说上遇到的难题。再具体一些,指的就是人们在迈克尔逊-莫雷实验和黑体辐射研究中的困境。

首先简单地讲讲第一朵乌云,即迈克尔逊-莫雷实验。这个实验的用意在于探测光以太对于地球的漂移速度。在人们当时的观念里,以太代表了一个绝对静止的参考系,而地球穿过以太在空间中运动,就相当于一艘船在高速行驶,迎面会吹来强烈的“以太风”。迈克尔逊在1881年进行了一个实验,想测出这个相对速度,但结果并不十分令人满意。于是他和另外一位物理学家莫雷合作,在1886年安排了第二次实验。这可能是当时物理史上进行过的最精密的实验了:他们动用了最新的干涉仪,为了提高系统的灵敏度和稳定性,他们甚至多方筹措弄来了一块大石板,把它放在一个水银槽上,这样就把干扰的因素降到了最低。然而实验结果却让他们震惊和失望无比:两束光线根本就没有表现出任何的时间差。以太似乎对穿越于其中的光线毫无影响。迈克尔逊-莫雷实验是物理史上最有名的“失败的实验”。它当时在物理界引起了轰动,因为以太这个概念作为绝对运动的代表,是经典物理学和经典时空观的基础。当相对论被提出后,“以太”的概念终于光荣退休,成为一个历史名词,不过那是后话了。

至于“第二朵乌云”,指的是黑体辐射实验和理论的不一致,玻尔兹曼的能量均分学说。玻尔兹曼的分子运动理论在当时的确还是有着巨大的争议,以至于这位罕见的天才苦闷不堪,精神出现了问题,一片小森林里亲手结束了自己的生命,留下了一个科学史上的大悲剧。

正是这两朵乌云,终究会给物理学带来伟大的新生,在烈火和暴雨中实现涅磐,并重新建造起两幢更加壮观美丽的城堡来。

第一朵乌云,最终导致了相对论革命的爆发。

第二朵乌云,最终导致了量子论革命的爆发。

好,现在来介绍第二个奇迹年和天才的爱因斯坦。

1905年的爱因斯坦也是这样,专利局里蜗居的他在这一年写出了6篇论文:3月18日,是关于光电效应的文章,这成为了量子论的奠基石之一。4月30日,关于测量分子大小的论文,这为他赢得了博士学位。5月11日和后来的12月19日,两篇关于布朗运动的论文,成了分子论的里程碑。6月30日,题为《论运动物体的电动力学》的论文,这个不起眼的题目后来被加上了一个如雷贯耳的名称,叫做“狭义相对论”,它的意义就不用多说了。9月27日,关于物体惯性和能量的关系,这是狭义相对论的进一步说明,并且在其中提出了著名的质能方程E=mc2

单单这一年的工作,便至少配得上3个诺贝尔奖。相对论的意义是否是诺贝尔奖所能评价的,还很难说。而这一切也不过是在专利局的办公室里,一个人用纸和笔完成的而已。的确很难想象,这样的奇迹还会不会再次发生,因为实在太过于不可思议了。后来的1932年,在原子物理领域也可称为“奇迹年”,但荣誉已经不再属于一个人,而是由许多物理学家共同分享。随着科学进一步高度细化,今天已经无法想象,单枪匹马能够在如此短时间内做出如此巨大的贡献。

为了纪念1905的光辉,人们把100年后的2005年定为“国际物理年”,也算是对它的一个小小致敬吧。

关于第二朵乌云,也就是量子力学的诞生,建议大家上网上或到书店里去找一本《量子史话-上帝掷骰子吗?》的书。这里只是解释一下这本书题目的由来。这句话源于爱因斯坦对量子力学完备性的质疑。

量子力学认为:量子世界的本质是“随机性”,传统观念中的严格因果关系在量子世界是不存在的,必须以一种统计性的解释来取而代之,在我们没有观察之前,一个粒子的状态是不确定的,它的波函数弥散开来,代表它的概率。但当人们探测以后,波函数坍缩,粒子随机地取一个确定值出现在人们面前。人们无法确定一个粒子所在位置,所能够预言的只是概率而已。什么?都是概率?难道人们在教室里坐着,不是一个事实、而是一个概率?没有因果关系?难道力不再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再拿人们可爱的电子来说吧,作为电子这个整体概念来说,它表现出一种波粒的二像性来,但任何时候人们观察电子,它却只能表现出一种属性,要么是粒子要么是波。它展现出粒子的一面、还是展现出波的一面,这完全取决于人们如何去观察它。若人们想看到一个粒子,那好,让它打到荧光屏上变成一个小点。看,粒子!若人们想看到一个波,也行,让它通过双缝组成干涉图样。看,波!

这不成了主观唯心主义了吗?

如果人们现在已经糊涂了,不用担心,因为玻尔曾经说过,没有为量子学感到困惑的人,根本就不理解什么叫量子学,同时人们还有伟大的爱因斯坦这位量子学的奠基人同行,爱因斯坦不相信概率,爱因斯坦不认为万能的上帝在掷骰子,对于一个骰子落地,它是1或是6,上帝是知道的,只不过是因为无知或无能让人们无法计算,但是玻尔非要说,概率就是本质,不存在知道结果的上帝。

爱因斯坦:玻尔,亲爱的上帝不掷骰子!

玻尔:爱因斯坦,别去指挥上帝应该怎么做!

霍金:上帝不但掷骰子,他还把骰子掷到我们看不见的地方去。

好了,关于物理学的历史就先讲这么多,如果你感到激昂而又困惑,这就是物理学的魅力,因为这正是科学前进的动力。

物理学能够带给人们的就是:对科学知识及科学精神的理解,思考的能力和热情,科学的观念。一个人的成功65%来自观念,25%来自人文,10%来自专业技能。也许大家想象物理学与自己的专业能有多大的关系?这里无需挖空心思的去联系,而且应相信一点,如果你曾经惧怕物理,你会为从未走进这座雄伟的大厦而感到遗憾;如果你热爱过物理,你不会满足于以前的浮光掠影。

物理学的发展体现科学发展的主要历史和方向,是西方文明最重要、影响最大的成果。物理之所以发展的这样好、这样快,那是因为物理学一直有着良好或者说宽松和务实的研究传统和学术空气。





物理史上的趣事:一页纸多一点的博士论文




故事发生在二十世纪初的法国。巴黎。

一样的延续着千百年的灯红酒绿,香榭丽舍大道上散发着繁华和暧昧,红磨坊里弥漫着躁动与彷徨。而在此时的巴黎,有一个年轻人,名字叫做德布罗意(De Broglie),从他的名字当中可以看出这是一个贵族,事实上德布罗意的父亲正是法国的一个伯爵,并且正是一位当权的内阁部长。这样一个不愁吃不愁穿只是成天愁着如何打发时光的花花公子自然要找一个能消耗精力的东西来磨蹭掉那些无聊的日子。德布罗意则找到了一个很酷的“事业”——研究中世纪史。据说是因为中世纪史中有着很多神秘的东西吸引着这位年轻人。

时间一转就到了1919,这是一个科学界急剧动荡的年代。就在这一年,德布罗意突然移情别恋对物理产生了兴趣,尤其是感兴趣于当时正流行的量子论。具体来说就是感兴趣于一个在当时很酷的观点:光具有粒子性。这一观点早在十几年前由普朗克提出,而后被爱因斯坦用来解释了光电效应,但即便如此,也非常不见容于物理学界各大门派。德布罗意倒并不见得对这一观点的物理思想有多了解,也许他的理解仅仅就是理解到这个观点是在说“波就是粒子”。或许是一时冲动,或许是因为年轻而摆酷,德布罗意来到了一派宗师朗之万门下读研究生。从此,德布罗意走出了一道足以让任何传奇都黯然失色的人生轨迹。



历史上德布罗意到底花了多少精力去读他的研究生也许已经很难说清,事实上德布罗意在他的5年研究生生涯中几乎是一事无成。事实上也可以想象,一个此前对物理一窍不通的中世纪史爱好者很难真正的在物理上去做些什么。白驹过隙般的五年转眼就过去了,德布罗意开始要为他的博士论文发愁了。其实德布罗意大约只是明白普朗克爱因斯坦那帮家伙一直在说什么波就是粒子,(事实上对于普朗克大约不能用“一直”二字,此时的普朗克已经完全抛弃自己当初的量子假设,又回到了经典的旧框架。)而真正其中包含的物理,他能理解多少大约只有上帝清楚。

五年的尽头,也就是在1924年,德布罗意终于提交了自己的博士论文。他的博士论文只有一页纸多一点,不过可以猜想这一页多一点的一份论文大约已经让德布罗意很头疼了,只可惜当时没有枪手可以雇来帮忙写博士论文。他的博士论文只是说了一个猜想,既然波可以是粒子,那么反过来粒子也可以是波。而进一步德布罗意提出波的波矢和角频率与粒子动量和能量的关系是:

动量=普朗克常数/波矢
能量=普朗克常数x角频率

这就是他的论文里提出的两个公式。而这两个公式的提出也完全是因为在爱因斯坦解释光电效应的时候提出光子的动量和能量与光的参数满足这一关系。可以想象这样一个博士论文会得到怎样的回应。在对论文是否通过的投票之前,德布罗意的老板朗之万就事先得知论文评审委员会的六位教授中有三位已明确表态会投反对票。本来在欧洲,一个学生苦读数年都拿不到学位是件很正常的事情,时至今日的欧洲也依然如此。何况德布罗意本来就是这么一个来混日子的花花公子。然而这次偏偏又有些不一样——德布罗意的父亲又是一位权高望众的内阁部长,而德布罗意在此厮混五年最后连一个Ph.D都没拿到,双方面子上自然也有些挂不住。情急之中,朗之万往他的一个好朋友那里寄了一封信。当初的朗之万是不是碍于情面想帮德布罗意混得一个Ph.D已不得而知,然而事实上,这一封信却改变了科学发展的轨迹。



这封信的收信人是爱因斯坦。信的内容大致如下:

尊敬的爱因斯坦阁下:

在我这里有一位研究生,已经攻读了五年的博士学位,如今即将毕业,请对他的论文做出您的评价。另外顺便向您提及,该研究生的父亲是敝国的一位伯爵,内阁的**部长,若您……,将来您来法国定会受到隆重的接待。

朗之万

在信中,大约朗之万的潜台词似乎就是如果您不肯给个面子,呵呵,以后就甭来法国了。不知是出于知趣呢,还是出于当年自己的离经叛道而产生的惺惺相惜,爱因斯坦很客气回了一封信,大意是该论文里有一些很新很有趣的思想云云。此时的爱因斯坦虽不属于任何名门望派,却已独步于江湖,颇有威望。有了爱因斯坦的这一封信,评审委员会的几位教授也不好再多说些什么了。于是,皆大欢喜。浪荡子弟德布罗意就这样“攻读”下了他的Ph.D。而按照当时欧洲的学术传统,朗之万则将德布罗意的博士论文印成若干份分寄到了欧洲各大学的物理系。大约所有人都以为事情会就此了结,多少年以后德布罗意那篇“很新很有趣”博士论文也就被埋藏到了档案堆里了。德布罗意大约也就从此以一个Ph.D的身份继续自己的浪荡生活。但历史总是喜欢用偶然来开一些玩笑,而这种玩笑中往往也就顺带着改变了许多人的命运。在朗之万寄出的博士论文中,有一份来到了维也纳大学。



1926年初。维也纳。

当时在维也纳大学主持物理学术活动的教授是德拜,他收到这份博士论文后,将它交给了他的组里面一位已经年届中年的讲师。这位讲师接到的任务是在两周后的Seminar(学术例会)上将该博士论文讲一下。这位“老”讲师大约早已适应了他现在这种不知算是平庸还是算是平静的生活,可以想象,一个已到不惑之年而仍然只在讲师的位置上晃荡的人,其学术前途自然是朦胧而晦暗。而大约也正因为这位讲师的这种地位才使得它可以获得这个任务,因为德拜将任务交给这位讲师时的理由正是“你现在研究的问题不很重要,不如给我们讲讲德布罗意的论文吧”。

这位讲师的名字叫做——薛定谔(Schrodinger)!

在接下来的两周里,薛定谔仔细的读了一下德布罗意的“博士论文”,其实从内容上来讲也许根本就用不上“仔细”二字,德布罗意的这篇论文只不过一页纸多一点,通篇提出的式子也不过就两个而已,并且其原型是已经在爱因斯坦发表的论文中出现过的。然而论文里说的话却让薛定谔一头雾水,薛定谔只知道德布罗意大讲了一通“波即粒子,粒子即波”,除此之外则是“两个黄鹂鸣翠柳”——不知所云。两周之后,薛定谔硬着头皮把这篇论文的内容在Seminar上讲了一下,讲者不懂 ,听者自然也是云里雾里,而老板德拜则做了一个客气的评价:“这个年轻人的观点还是有些新颖的东西的,虽然显得很孩子气,当然也许他需要更深入一步,比如既然提到波的概念,那么总该有一个波动方程吧”。多年以后有人问德拜是否后悔自己当初作出的这一个评论,德拜自我解嘲的说:“你不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评论吗?”并且,德拜建议薛定谔做一做这个工作,在两周以后的seminar上再讲一下。

两周以后,薛定谔再次在Seminar上讲解德布罗意的论文,并且为德布罗意的“波”找了一个波动方程。这个方程就是“薛定谔方程”!当然,一开始德布罗意的那篇论文就已经认为是垃圾,而从垃圾产生出来的自然也不会离垃圾太远,于是没人真正把这个硬生生给德布罗意的“波”套上的方程当一回事,甚至还有人顺口编了一首打油诗讽刺薛定谔的方程:欧文用他的psi,计算起来真灵通,但psi真正代表什么,没人能够说得清。(欧文就是薛定谔,psi是薛定谔波动方程中的一个变量)。

故事的情节好像又一次的要归于平庸了,然而平庸偏偏有时候就成了奇迹的理由。大约正是薛定谔的“平庸”使得他对自己的这个波动方程的平庸有些心有不甘,他决定再在这个方程中撞一撞运气。



上面讲到的情节放到当时的大环境中来看就好像是湖水下的一场大地震,从湖面上看来却是风平浪静。下面请允许我暂时停止对“老”讲师薛定谔的追踪,而回过头来看一看这两年发生在物理学界这个大湖表面的风浪。此前,玻尔由普朗克和爱因斯坦的理论的启发提出了著名的“三部曲”,解释了氢光谱,在这十几年的发展当中,由玻尔掌门的哥本哈根学派已然是量子理论界的“少林武当”。

1925年,玻尔的得意弟子海森堡提出了著名的矩阵力学,进一步抛弃经典概念,揭示量子图像,精确的解释了许多现象,已经成为哥本哈根学派的镇门之宝——量子届的“屠龙宝刀”。不过在当时懂矩阵的物理学家没有几个,所以矩阵力学的影响力仍然有限。事实上就是海森堡本人也并不懂“矩阵”,而只是在他的理论出炉之后哥本哈根学派的另一位弟子玻恩告诉海森堡他用的东西在数学中就是矩阵。

再回过头来关注一下我们那个生活风平浪静的老讲师薛定谔在干些什么——我指的是在薛定谔讲解他的波动方程之后的两个星期里。事实上此时的他正浸在温柔乡中——带着他的情妇在维也纳的某个滑雪场滑雪。不知道是宜人的风景还是身边的温香软玉,总之是冥冥之中有某种东西,给了薛定谔一个灵感,而就是这一个灵感,改变了物理学发展的轨迹。薛定谔从他的方程中得出了玻尔的氢原子理论。



倚天一出,天下大惊。从此谁也不敢再把薛定谔的波动方程当成扯淡(nonsense)了。哥本哈根学派的掌门人玻尔更是大为惊诧,于是将薛定谔请到哥本哈根,详细切磋量子之精妙。然而让玻尔遗憾的是,在十天的漫长“切磋”中,两个人根本都不懂对方在说些什么。在一场让两个人都疲惫不堪却又毫无结果的“哥本哈根论剑”之后,薛定谔回到了维也纳。薛定谔回到了维也纳之后仍然继续做了一工作,他证明了海森堡的矩阵力学和他的波动方程表述的量子论其实只是不同的描述方式。从此“倚天”“屠龙”合而为一。

此后,薛定谔虽也试图从更基本的假设出发导出更基本的方程,但终究没有成功,而不久,他也对这个失去了兴趣,转而去研究“生命是什么”。历史则继续着演义他的历史喜剧。德布罗意,薛定谔都在这场喜剧中成为诺奖得主而名垂青史。

尾声

其实在这一段让人啼笑皆非的历史当中,上帝还是保留了某种公正的。薛定谔得出它的波动方程仅在海森堡的矩阵力学的诞生一年之后,倘若上帝把这个玩笑开得更大一点,让薛定谔在1925年之前就导出薛定谔方程,那恐怕矩阵力学就根本不可能诞生了(波动方程也就是偏微分方程的理论是为大多数物理学家所熟悉的,而矩阵在当时则没有多少人懂)。如此则此前在量子领域已辛苦奋斗了十几年的哥本哈根学派就真要吐血了!

薛定谔方程虽然搞出了这么一个波动方程,却并不能真正理解这个方程精髓之处,而对它的方程给出了一个错误的解释——也许命中注定不该属于他的东西终究就不会让他得到。对薛定谔方程的正确解释是由哥本哈根学派的玻恩做出的。(当然玻恩的解释也让物理界另一位大师——爱因斯坦极为震怒,至死也念念不忘“上帝不会用掷骰子来决定这个世界的”,此为后话。)更基本的量子力学方程,也就是薛定谔试图获得但终究无力企及的的基本理论,则是由哥本哈根学派的另一位少壮派弟子——狄拉克导出的,而狄拉克则最终领袖群伦,建起了量子力学的神殿。
评价一下你浏览此帖子的感受

精彩

感动

搞笑

开心

愤怒

无聊

灌水
++学习感受科学美++        ++教育传播科学美++        ++科研发现科学美++
发帖
2422
财富
6580
威望
1501
交易币
0
只看该作者 1楼 发表于: 2008-09-28 | 石油求职招聘就上: 阿果石油英才网
补充一下

不多说了,这张合影汇集了几乎所有当时(至今也是)顶级的物理学家。

1、彼得.德拜,美国物理化学家,1884年出生于荷兰,1901年进入德国亚琛工业大学学习电气工程, 1905年获电子工程师学位,因他通过偶极矩研究及x射线衍射研究对分子结构学科所作贡献而于1936年获诺 贝 尔化学奖金。1966年逝世。

2、威廉.亨利.布喇格(w.h.bragg,1862-1942),是现代固体物理学的奠基人之一,他早年在剑桥三一学院学习数学,曾任利兹大学、伦敦大学教授,1940年出任皇家学会会长。由于在使用x射线衍射研究晶体原子和分子结构方面所作出的开创性贡献,他与儿子w.l.布喇格分享了1915年诺 贝 尔物理学奖。父子两代同获一个诺 贝 尔奖,这在历史上恐怕是绝无仅有的。同时,他还作为一名杰出的社会活动家,在二三十年代是英国公共事务中的风云人物。

3、爱因斯坦,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被公认为人类历史上最具有创造性才智的人物之一。他的名字与相对论密不可分,其实,相对论包括两种理论:其一是他1905年提出声狭义相对论;其二是他1915年提出的广义相对论。后者,我们最好称之为爱因斯坦引力论。  

4、埃伦费斯特 ( p. ehrenfest,1880-1933) ——荷兰物理学家。

5、1930年,英国物理学家保罗.狄拉克(paul adrien maurice dirac,1902-1984)用数学方法描述电子运动规律时,发现电子的电荷可以是负电荷、也可以是正电荷,狄拉克猜想,在自然界中可能存在一种“反常的”带正电荷的电子。

6、薛定谔(erwin schrodinger,1887-1961),奥地利理论物理学家,与爱因斯坦、玻尔、玻恩、海森伯等一起于20世纪20年代后期,发展了量子力学。因建立描述电子和其他亚原子粒子的运动的波动方程,获得1933年诺 贝 尔物理奖。

7、1922-1923年间,康普敦(a.h.compton l892-1962)研究了x射线经金属或石墨等物质散射后的光谱。

8、美籍奥地利科学家沃尔夫冈.泡利(wolfgang e.pauli,1900-1958),是迎着20世纪一同来到世界的,父亲是维也纳大学的物理化学教授,教父是奥地利的物理学家兼哲学家。

9、海森伯,w.k.(werner karl heisenberg,1907-1976),德国理论物理学家,量子力学第一种有效形式(矩阵力学)的创建者。

10、玻恩,m.(max born,1882-1970)德国理论物理学家,量子力学的奠基人之一。  

11、尼尔斯.玻尔(bohr niels),1885年10月7日生于丹麦首都哥本哈根,父亲是哥本哈根大学的生理学教授,从小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1903年进入哥本哈根大学学习物理,1909年获科学硕士学位,1911年获博士学位,大学二年级时研究水的表面张力问题,自制实验器材,通过实验取得了精确的数据,并在理论方面改进了物理学家瑞利的理论,研究论文获得丹麦科学院的金奖章。

12、普朗克,m.(max planck,1858-1947)近代伟大的德国物理学家,量子论的奠基人。

13、居里夫人(1867-1934〕,最著名的女物理学家,她曾两次获诺 贝 尔奖,1903年的物理奖,1911年的化学奖。她受教育较晚,于1893年获物理学位,1894年获数学学位,1903年获博士学位。局里夫人以放射性作为论文题目,她研究了很多物质,发现钍及其化合物的特性与铀相同。研究沥青铀矿时,她发现了镭和仆。1910年她成功的分离了纯镭。居里夫人对巴黎的局里实验室的建立作出很大贡献。

14、洛仑兹(hendrik antoon lorentz,1853-1928)与塞曼(pietr zeeman,1865-1943)因研究磁场对辐射现象的影响、发现塞曼效应,分享了1902年度诺 贝 尔物理学奖。

15、朗之万,1872年1月23日生于巴黎,法国著名的物理学家。
思想无罪,准我一生以沉默相许!
离线wolf
发帖
1488
财富
48
威望
55
交易币
0
只看该作者 2楼 发表于: 2008-09-29 | 石油求职招聘就上: 阿果石油英才网
哈哈,起舞同志,他们当中有很多人获“阿果奖”?这可不是那次玩的游戏,在这么充满敬意的文章中可不合适哦。
离线贺梦准
发帖
393
财富
4616
威望
150
交易币
0
只看该作者 3楼 发表于: 2008-09-30 | 石油求职招聘就上: 阿果石油英才网
引用第2楼wolf于2008-09-29 20:09发表的  :
哈哈,起舞同志,他们当中有很多人获“阿果奖”?这可不是那次玩的游戏,在这么充满敬意的文章中可不合适哦。

记得以前有谁说过,这是论坛设置的结果,自动替换了部分字词,就变成了这种情况。
人世間的事就這麼簡單。一命,二運,三風水,四仁,五德,六讀書,七工,八技,九盤算。
人世間的事就是這麼複雜。故鄉行雲是,虛室坐間同,日落西山暮,方知天下空。
离线givemecoffee
发帖
22
财富
33
威望
4
交易币
100
只看该作者 4楼 发表于: 2008-11-25 | 石油求职招聘就上: 阿果石油英才网
爱因斯坦:玻尔,亲爱的上帝不掷骰子!  
玻尔:爱因斯坦,别去指挥上帝应该怎么做!
霍金:上帝不但掷骰子,他还把骰子掷到我们看不见的地方去。  
离线penaldo
发帖
491
财富
282
威望
13
交易币
0
只看该作者 5楼 发表于: 2009-03-15 | 石油求职招聘就上: 阿果石油英才网
引用第5楼cllipe于2009-03-13 16:54发表的  :
物理史上的趣事:一页纸多一点的博士论文(转)


.......




看得心潮澎湃,,
离线chentw
发帖
2433
财富
5700
威望
50
交易币
0
只看该作者 6楼 发表于: 2009-04-18 | 石油求职招聘就上: 阿果石油英才网
谢谢分享,学习了
离线hmao
发帖
54
财富
66
威望
0
交易币
0
只看该作者 7楼 发表于: 2009-05-09 | 石油求职招聘就上: 阿果石油英才网
关于这句话:经典力学的建立为世界带来工业革命和科学从神学的婢女地位真正解放出来。我有个人不同的见解:工业革命应该是技术革命,而不是科学革命。工业革命由蒸汽机“拉动”的,但是英国的大学在工业革命的开始阶段几乎没有作出任何贡献。一个要破产的工程师,利用经验而进行的革命,在“伟大”的科学家们眼里就像个“怪胎”。大家可以看下关于工业革命的解释。冶金,机械这些是技术,在工业革命前不是科学的一部分。到今天,我想很多人还是搞不清楚,科学和技术是不同的东西吧。中国人喜欢用科技。科技=科学+技术。科技<>科学。
[ 此贴被hmao在2009-05-09 04:32重新编辑 ]
离线bailuyuan
发帖
79
财富
110
威望
0
交易币
0
只看该作者 8楼 发表于: 2010-07-04 | 石油求职招聘就上: 阿果石油英才网
谢谢分享
离线水手李伟
发帖
19
财富
61
威望
0
交易币
0
只看该作者 9楼 发表于: 2010-07-11 | 石油求职招聘就上: 阿果石油英才网
很受鼓舞    

网站事务咨询:QQ:1392013 | 26189883
阿果石油网为免费个人网站,为石油人提供免费的在线即时技术交流场所,拒绝任何人以任何形式在本论坛发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相抵触的言论和行为!
如有言论或会员共享的资料涉及到您的权益,请立即通知网站管理员,本站将在第一时间给予配合处理,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