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3816阅读
  • 6回复

陆相含油气盆地产量增长规律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haitaba
 
发帖
4
财富
409
威望
4
交易币
0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0楼 发表于: 2006-08-18 | 石油求职招聘就上: 阿果石油英才网
国内外陆相含油气盆地产量增长规律
准噶尔盆地为类克拉通山间含油气盆地。盆地沉积盖层和含油气储集层主要为陆相碎屑岩,特别是盆地西北缘的逆掩断裂油气富集带和山麓洪积扇砾岩储集层(二叠系-三叠系)为世界所瞩目。
该盆地于20世纪50年代初开始大规模勘探,于50年代末期发现克拉玛依油田后产量达到100×104t以上。由于该盆地构造和储集层及油藏分布复杂,至2001年产量才达到970×104t,2002年欲上产1040×104t. 为了对该盆地的增储上产规律和潜力做出客观正确的评价,本文从世界陆相含油气盆地勘探历程入手,引出了盆地油气勘探探明成熟类型的概念,选出可与之进行类比的阿根廷圣豪尔赫湾盆地作为对象,运用探明成熟类型的新理论论证了准噶尔盆地的油气储产量增长前景。
2.1 含油气盆地资源勘探成熟类型和探明程度与产量增长的关系
2.1.1 含油气盆地资源勘探探明成熟类型划分
据我国地质学者提出的按含油气盆地主力油田或油田群在勘探过程中探明的早晚、储产量增长的时间特征进行的最新分类[1],世界上的含油气盆地(不论陆相和海相)均可以分为早熟型、中熟型、晚熟型和渐熟型4种类型。即:
1)勘探探明早熟型 指对主力油田和相当大一部分储量在勘探早期阶段就已被探明的盆地(如我国松辽盆地和美国库克湾盆地)。
2)勘探探明中熟型 经过勘探初期相当长一个阶段的徘徊,在勘探中期阶段发现主力油气田或探明主要储量的盆地。这类盆地在勘探探明类型上介于早熟型与晚熟型之间(如渤海湾盆地的冀中坳陷)。
3)勘探探明晚熟型 主力油气田或相当大一批储量在勘探晚期被探明的盆地。晚熟型盆地在勘探总体效果上是较差的(如鄂尔多斯盆地)。
4)勘探探明渐熟型 当主力油田在早期被探明后,又不失时机地探明开发了一批又一批新油田,使储、产量不断上升的盆地(如准噶尔盆地)。
根据对国内外含油气盆地勘探开发过程研究认为,在老油区生命力旺盛时要不失时机地开辟新区,其勘探开发本身是需要时间的,即使比较简单的,勘探难度不大的盆地(多属早熟型),从普查到第一批油田出油也需5~10a,如美国库约和我国松辽盆地。而对勘探中熟和晚熟的盆地,即使资金等条件较为适宜,也需10~15a甚至更长时间,如我国鄂尔多斯盆地。当老油田已经衰退,经济效益低下时再去开拓新区,很可能为时已晚,在石油生产曲线上会出现影响较长时期的一段低谷[1]。
2.1.2 油气资源探明程度与产量增长的关系
通过对美国、印度尼西亚和前苏联的油气资源探明程度与产量的增长关系研究发现(图2-1、图2-2、图2-3):在油气资源探明程度小于10%时,即勘探初期阶段,产量一般上升比较缓慢;当油气资源探明程度在10%~65%时,即勘探中期-成熟阶段,油气储量和产量上升速度都比较快,是高速增长期;当油气资源探明程度大于65%时,即勘探高成熟期阶段,由于油气储量增长速率的减缓或因储量增长速率不能补给产量上升要求(老油区大幅减产),产量明显出现下降的趋势。
2.1.3 资源探明速度与油气产量相关分析
世界油气资源在地区分布上很不均衡,勘探程度也存在很大差别。一些国家石油工业发展经历了很长时间,油气勘探已达到较成熟或成熟期,如美国、前苏联和委内瑞拉等;而一些国家和地区的油气勘探程度则很低。分析成熟区和较成熟区的产量增长规律对制定今后的中长期规划有一定的借鉴作用。通过对勘探程度比较高的一些国家产量增长的分析,发现产量增长与探明程度以及总资源量之间有一定的关系:
1)产量开始大幅度增加以前,资源探明速度(年增加储量与总资源量之比)很低,一般资源探明程度(累计探明储量与总资源量之比)低于10%~15%。
2)当资源探明程度达到8%~15%,探明速度明显增加,一般为每年1.1%~1.63%,这个阶段产量也开始大幅增加。
3)当资源探明程度达到40%~50%,产量趋于稳定或仅有小的波动,即到达高产稳产期,此阶段资源探明速度明显低于上个阶段,为每年0.75%~1.08%,之后产量开始下降,资源探明速度将会随之降低(表2-1)。

表2-1 资源探明速度对比表[1]          
国 家   可采石油资源量
(108吨)   产量大幅度增长期资源探明速度(%)   稳产期资源
探明速度(%)
美国   337.95   1.10   0.77
前苏联   471.50   1.53   0.75
加拿大   68.36   1.38   1.08
印度尼西亚   47.50   1.63   1.04

2.2 国外陆相含油气盆地分布及含油气特点
陆相含油气盆地是指其陆相层序中有油气源岩和储集岩发育的盆地。目前在世界(中国以外)其它许多地区的陆相盆地或地层中含有具工业价值油气田的盆地有20多个(表2-2),它们分布于北美、南美、欧洲、非洲、大洋洲及亚洲等地区,即美国5个,巴西4个,阿根廷2个,西北欧1个,苏丹1个,加蓬1个,西非1个,南非1个,澳大利亚3个,新西兰1 个,蒙古1个,泰国4个。其中,面积最大的是泰国泰马盆地(48.8×104km2);最小的是泰国彭世洛(0.6×104km2);含油层系最古老的为二叠系(澳大利亚库珀盆地);最新者为上第三系(美国库克湾盆地);累计产量和年产量最高的是阿根廷的圣豪尔赫湾盆地(1994年达到1150×104t)。
根据对表2-2中20多个陆相含油气盆地和我国具有一定规模的几个陆相含油气盆地的统计分析结果,认为可与准噶尔盆地在盆地类型、石油地质特征、勘探探明成熟类型以及探明储量和产量增长规律上进行类比的盆地为数及少,仅有阿根廷的圣豪尔赫湾盆地一例。
2.2.1 国外上千万吨的陆相含油气盆地和准噶尔盆地的勘探开发历程
2.2.1.1 阿根廷圣豪尔赫湾盆地勘探开发历程
阿根廷圣豪尔赫湾盆地是国外发现最早的陆相含油气盆地。圣豪尔赫湾盆地面积8.8×104 km2,东临大西洋,这是一个晚中生代到新生代的断陷盆地。有很厚的陆相沉积层序(约4000米)。主要产油层系属上白垩统,由页岩、透镜状砂岩和凝灰岩层组成。剖面中有三段海相夹层,但很不发育。侏罗白垩系的海相夹层受太平洋海的影响,向东尖灭;上白垩统和第三系的海相夹层来自大西洋,向西消失。因此认为1907年发现盆地内的最大油田科莫多罗—里瓦达维亚为陆相油源,来自侏罗白垩系的海岸平原湖相沉积。盆地构造受安第斯造山带的影响,西部呈挤压特征,有冲断层及倒转背斜,东部仍保持平缓褶皱,伴生正断层。
1907年12月13日在现今的Comodoro Rivadavia城附近打一口水井时,于 535米处意外获得油流,从而发现北弗兰科复合油田,这是国外第一个工业性陆相油气发现,它的发现带动了圣豪尔赫湾盆地的



表2-2 国外陆相含油气盆地基础数据
盆地名称   所在国家
或地区   盆地类型   面积
(104km2)   陆相含油层系
生油岩   主要储集岩   油气可采储量
108t(油);108m3(气)   主要陆相油气田        
                         
库克湾 Cook Inlet   美国   聚敛大陆边缘/断陷   3.9   E 煤系   E 砂岩   1.84;2814   基奈气田,麦克阿琴河油田        
尤因塔 Uinta   美国   克拉通边缘   8   E 2油页岩   E1+E2砂岩     雷德沃什、阿塔蒙特        
格林河 Green River   美国   克拉通边缘   9.6   E 2油页岩   E1+E2砂岩            
内华达 Nevada   美国   大陆火山带弧间裂谷     K1+K2灰岩和页岩   E2灰岩,E3火山岩     只有几个小油田        
阿科马 Arkoma   美国   克拉通边缘   1.8   Penn.煤系   Penn.砂岩   1785          
塔库图 Takutu   巴西-圭亚那   克拉通内裂谷   1.1   J1页岩   J1火山岩            
塞尔希培-阿拉戈斯     巴西   克拉通内裂谷-被动大陆边缘   2   J3—K 页岩   J3—K1 砂岩   3   卡姆普利斯等  
雷康卡沃 Reconcavo   巴西   克拉通内裂谷—坳陷   1   K页岩   J3—K2 砂岩     阿瓜格兰德、米兰加等        
波蒂瓜尔 Potigual   巴西   克拉通内裂谷—坳陷   2.5(陆上)   K页岩   K—E页岩   0.36   乌巴腊纳等        
圣豪尔赫湾Golf de San Jorge   阿根廷   克拉通内裂谷—坳陷   8.8   J—K 页岩   K2、(J2—K1)+ E1 碎屑岩   3.90;1023   北弗兰科,南弗兰科等  
库约 Cuyo   阿根廷   山间断陷   4   T3页岩   T3+K1砂岩            
北海南部Southern North Sea   西北欧   克拉通内沉降     Penn.煤层   P 砂岩   30000   格罗宁根  
穆格莱德 Muglad   苏丹   克拉通内裂谷     K1页岩   K 砂岩   2.5   尤尼蒂        
加蓬 Gabon   加蓬   克拉通内裂谷-被动大陆边缘   7.2   K页岩   K 砂岩     甘巴—伊文加,拉比—昆加等油田        
下刚果Bas Congo   西非沿岸   克拉通内沉降-大陆边缘断陷   1.7(陆上)   K页岩   K 砂岩            
宽扎 Cuanza   安哥拉   克拉通内裂谷-大陆边缘断陷   2.2   K页岩   K 砂岩            
吉普斯兰 Gipsland   澳大利亚   克拉通内裂谷-被动大陆边缘   6.99   K2页岩和煤   K2- E2砂岩   4.1;2350   王鱼、哈利布特等        
博恩—苏拉特 Bowen-Surat   澳大利亚   克拉通内裂谷   2.7   P 煤系为主   P+J 砂岩        
库珀-伊罗曼加Cooper-Eromanga   澳大利亚   克拉通内裂谷   13   P+J 煤系   P+J 砂岩   1;1430   吉吉尔帕、蒙巴—大湖气田  
塔腊纳基 Taranaki   新西兰   聚敛大陆边缘/断陷   8.2   K2- E2煤和页岩   E2 砂岩     毛依气田        
彭世洛 Phitsanulok   泰国   山间断陷   0.6   N1泥页岩   N1-N2 砂岩     诗丽吉油田        
芳 Fung   泰国   山间断陷     N1油页岩   N1-N2 砂岩   注:油页岩资源丰富   只有几个小油田        
麦索 Mae Sot   泰国   山间断陷     N1油页岩   N1-N2 砂岩   注:油页岩资源丰富   只有几个小油田        
泰马盆地 Gulf of Thailand-Malay   东南亚     48.8   N1页岩和煤   N1 砂岩     普拉通气田  

勘探。1907年至1985年底,阿根廷国家石油公司在这个盆地完成41938公里的地震勘探,钻野猫井1310口,发现油气田近百个,其中大油田有北弗兰科和南弗兰科油田。由于盆地断层复杂,产层砂岩横向变化较大,因此勘探开发工作有较大的难度。
据统计,至1990年底,圣豪尔赫湾盆地共钻井21950口,其中探井约5380口,累计探明石油储量4.13×108t(30.151×108bll),天然气储量1023.34×108m3;生产井16618口,累计产油3.25×108t(23.701×108bll),产气896.95×108m3。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盆地的石油产储量仍呈增长势头。1990—1993年的探明储量分别为0.533×108、0.685×108、1.000×108和 1.256×108t,1990年石油产量为 1005×104t,1994年达到1150×104t。累积产油量约占阿根廷全国的2/3.
2.2.2 准噶尔盆地勘探开发历程    
准噶尔盆地位于新疆北部,南界为天山山脉,东北邻阿尔泰山脉,西北界为成吉思汗山,北与富海盆地相通。盆地中央是我国第三大沙漠-古尔班通古特沙漠,盆地面积13×104km2。准噶尔盆地地处北疆地槽褶皱区,其基底是加里东-华力系早期褶皱形成的稳定地块,是一个中间地块型盆地。中晚石炭世四周褶皱隆起并向准噶尔盆地块逆掩推覆,中晚石炭世-早二叠世地块边部裂陷,形成由内陆残留海沉积。晚二叠世至侏罗纪逐渐变为大面积陆相坳陷沉积,沉积中心由盆地边部转移至盆地中央。白垩纪-新生代时期盆地北部开始抬升,南缘形成山前坳陷。尤其是上第三系地层巨厚。由于天山褶皱带向北的挤压作用,形成了成排成带的山前褶皱带。因此,准噶尔盆地是一个中新生代和古生代复合型沉积盆地。
准噶尔盆地从中晚石炭世到第四纪发育了完整的沉积盖层,最后可达15000m以上。准噶尔盆地局部构造较发育。盆地边部地带存在逆掩推覆断裂带。盆地内部构造主要是基底隆起控制的生长型或推覆型背斜,面积大,闭合幅度大,形似穹隆,构造完整。还有大量鼻状隆起,与断层、地层超覆、岩性尖灭等配合,形成较好的混合圈闭。
准噶尔盆地下伏地层组成的复杂大型逆掩断裂系统与上覆地层组成的简单的单斜构造,构成了地质体特殊、油气藏类型复杂而个数众多的油气藏群体成为我国的一种特殊型油气聚集带(或油气区)。其勘探开发历程大致可分为个阶段(图2-4):
1)发现和开发克拉玛依油田阶段(1950-1977年) 建国前,新疆是旧中国少有的几个产油省份。当时,前苏联与新疆地方政府联合勘探并开发了盆地南缘的独山子油田,而后荒废。它成为建国后盆地油气勘探开发的起点。1950年,中苏石油股份公司成立,恢复独山子油田生产;1951年就在此前产油层(中新统上部“杂色层”)之下发现了可作为主力油层的中新统下部“下褐色层”油层,取得高产。并在盆地西北缘的勘探却取得了进展;1955年11月克拉玛依l号井于中三叠统克拉玛依组获得工业油流,发现了克拉玛依油田,到 1960年已基本探明,并发现除构造圈闭外,还有不受背斜控制的地层超覆圈闭油藏存在;1955年沿天山前东进,发现了齐古油田,产层是中侏罗统;1960年克拉玛依油田的产量达到它的(也是全盆地的)第一个峰值,年产油165.64×104t(图2-5);1977年发现盆地西北缘主要储集层是与盆地边缘洪积扇-山麓河流有关的砂砾岩非均质层,并在二叠系获得工业油流,发现百口泉油田;此外,值得提出的是完成了第一条横穿盆地的地震大剖面并在盆地腹地莫索湾钻探盆参1井,仅钻至白垩系,但未发现油气显示。  
2) 新区、新领域获重大突破阶段(1978-1990年) 重新加强勘探力量,特别是按照盆地整体评价的思路完成了勘探的战略展开,发现一批新的油气田,储量、产量不断上升。1978~1983年,勘探首先集中在盆地西北缘,明确了断裂带的形成史及其与沉积相、风化壳的控油意义,百口泉油田的发现,在区域上使克拉玛依和百口泉油田连片,并在逆掩断裂带的上、下盘获得突破,使勘探层位扩大到侏罗系和石炭系,发现了断裂遮挡和基岩风化壳圈闭油藏及可蒸汽热采的稠油油藏;1979年在夏子街三叠系获工业油流,1981年风成城(风城)二叠系发生强烈井喷,克拉玛依西南的红山嘴在1982年取得重大进展,车排子在1984年初在石炭系和侏罗系获得工业油流,逐步完成了对西北缘整体控制的勘探设想;更重要的是本阶段末向盆地东部跳跃式的展开勘探取得进展,1983年7月位于火烧山背斜带的火南1井二叠系获得工业油流,并以高效数字地震仪对沙漠的地球物理工作,控制了盆地内腹的区域构造轮廓,为下阶段的更大发展奠定了基础;另外,这一阶段在百口泉油田建成百万吨产能,使准噶尔盆地石油总产量保持了上升的态势(图2-5)。1984~1990年,西北缘深化勘探,大力开拓东部和腹地,盆地西北缘继续扩大勘探成果, 1984-1985年发现了4个大于 2000×104t新增储量的新层块和2个新增储量大于5000×104t区块,并在车排子地区石炭系、二叠系、侏罗系及超覆在石炭系上的白垩系、第三系等都获得工业油流或活跃的油显示,这一时期西北缘各油田的增储占同期全盆地增储的77.0%;在盆地东部火烧山背斜顶部的火1井于二叠系见工业油流,其西侧的沙东、五彩湾、帐东石树沟的诸多探井亦发现油气,向南的北三台于1984年三叠系获工业油流,1985年二叠系获突破,1986年再于侏罗系头屯河组获工业油流;1986年在台3井侏罗系八道湾组,1987年在台13井侏罗系头屯河组获工业油流,在台1井于侏罗系齐古组获工业气流,1988年在附近的小泉沟构造台22井侏罗系三工河组获工业油气流,后来圈定的三台油气田包括了马庄气藏和五梁山油藏,到1990年火烧山油田基本探明(后来复算核减了其储量);与此同时,盆地腹地的勘探早期工作继续进行,在陆梁、乌伦古、三个泉、五彩湾等地打了一批参数井和预探井,也获得了不少油气显示和油气流。在储量上升和产能建设抓紧配套的情况下,产量亦成总体上升之势,克拉玛依西北缘产量于1990年达到历史最高水平的476.26×104t,同时,火烧山、红山嘴、乌尔禾和北三台等油田(图2-5的曲线4、5、6)相继投产,使准噶尔盆地的石油产量仍扶摇直上,1990年为1984年的 151%.
3)盆地腹地重大发现阶段(1991~1997年) 1991~1997年准噶尔盆地明确了勘探新思路,确定以盆地腹地为重点,东起彩南、西到玛湖和中拐、沿中央隆起区及两侧优选勘探区,逐一突破。1991年首先在彩南背斜的一批探井于侏罗系获工业油流,导致 1992年彩南作为新油田(储量大于 0.5×108t)而出现在全国储量表上,1996年发现石炭系自生自储的工业性油流,扩大了勘探领域;1997年向南的沙丘3井、1998年的沙丘5井,在二叠系获工业油气流,彩南油田有向南与北三台油田呼应联片之势;玛湖-漠区坳陷及其北坡的勘探取得较快发展,1992年玛2井在二叠系获突破,它导致环玛湖凹陷勘探的发展和1994年玛北作为储量4千余万吨的新油田出现;1992年起石西地区在二叠系、石炭系和侏罗系屡获突破,在后两层系中发展并探明了储量,1994年成为探明储量近4000×104t的新油田,以后几年储量不断增加,在1997年已越过亿吨;1994年陆南1井在侏罗系获突破,1996年石南背斜亦在侏罗系多层位连获工业油气流,导致1997年石南新油田的出现,探明储量 3607×104t;沿中拐凸起向中央隆起带中部的发展也获一定成绩,1996年小拐油田(储量大于6000×104t)的探明;1998年莫北2井在侏罗系发现油气流;盆地西北缘仍不断有新储量发现,其中大于2000×104t的新层块就有 1990年的风城侏罗系,1993年克拉玛依南五区的二叠系等,此期西北缘(包括小拐)的新增储量占全盆地新增储量的 31. 9%。在油气产量方面,虽然百口泉和火烧山,油产量进一步下降,红山嘴和北三台油田产量在1992年和1991年后亦缓慢下降,但由于一批新油田投产(图2-5曲线7),准噶尔盆地石油总产量仍维持增势不减。
4) 腹部陆梁隆起莫北凸起获重大突破(2000—2001年) 2000年在陆梁隆起三个泉凸起一号背斜上钻的陆9井在白垩系西山窑组和呼图壁河组获重大突破,宣告了陆梁油田的发现;2001年在莫索湾盆1井区圈闭高点钻探的盆5井于侏罗系获战略突破,获日产油82m3,天然气25×104m3/d的高产凝析油,标志着又一个新油气田——莫索湾油气田的诞生。从陆梁油田和莫索湾油气田的勘探发现表明,地震先行与地震识别低幅度构造和储集层预测等新技术的成功应用是该区获得突破的关键。
从20世纪50年代末至2001年经历了半个世纪,准噶尔盆地年产量由100×104t攀升为2001年的970×104t,预计2002年达到1040×104t, 成为我国石油工业重要的西部战略接替区之一。
2.3 准噶尔盆地与阿根廷圣豪尔赫湾盆地类比
2.3.1盆地类型及基本储产参数
综上所述,阿根廷的圣豪尔赫湾盆地和准噶尔盆地都是目前产量上千万吨的陆相含油气盆地,而且两个盆地的地质情况都比较复杂,勘探开发历程及增储上产也都比较艰辛而富于回味,都属于油气勘探探明逐渐成熟类型的盆地,具有相互类比的基本条件和众多因素。两个盆地的基本地质参数和储产数据列于表8中。
准噶尔盆地之所以称为油气勘探探明逐渐成熟类型,是因为准噶尔油、气区的石油储产量攀升过程中,勘探开发重点区的转移表现较为典型,图2-2-10形象地显示它从西南角起,向西北缘的中部、继而向其两翼转移,从西北大踏步地向盆地东部(或东南部)跳跃,而后从西北和东南向盆地腹地合击并扩展到南缘东段。以漫长的50a历程,实现了全盆地勘探开发的战略展开。而且,在区域展开过程中,以至在每个油田或油田群的发育过程中都有着勘探领域的转移或接替。以它的主体而论,从层系上看是从第三系开始向中生界,再向上古生界,后期又加强新生界勘探;从类型上看从次生油藏到原生油气藏,再回到次生油气藏;从圈闭上看,从构造圈闭到构造与岩性圈闭并重;从烃类看,从油到油、气(包括凝析气)并重。这种思路值得在日后的勘探中不断总结回味。以利尽早取得新的更大的突破。
2.3.2 类比分析
从上述准噶尔盆地与阿根廷圣豪尔赫湾盆地的勘探开发历程和表2-3给出的基本参数可以看出,两个盆地的勘探探明成熟类型都具有勘探探明逐渐成熟型盆地的特点。因此,在盆地油气勘探和增储上产过程具有明显的共性。
1)二者都有其主力油田在早期被探明,随后又有一批新的油田被陆续发现 在盆地勘探的早期,前者发现了克拉玛依油田,后者发现了北弗兰科油田。随后又都适时地探明开发了一批新油田,前者以百口泉为代表,特别是东部、腹部、南缘大中型油气田的探明,以至在陆梁隆起上找到号称“亿吨级”的陆梁油田被发现,使准噶尔盆地的勘探高潮迭起,年产量持续攀升;后者以埃尔特雷沃尔油田(1933发现)、南弗兰科油田(1946发现)等二十几个油气田(藏)的探明,奠定了圣豪尔赫湾盆地占阿根廷全国年产油气1/3强的地位。
2)盆地上产比较缓慢,达千万吨级产能所须时间较长 从年产油100×104t上升到1000×104t,准噶尔用了50a出头;圣豪尔赫湾盆地则用了近80a(尽管存在主观上和技术上的因素影响)。
3)勘探程度不高,后劲很大 圣豪尔赫湾盆地资源探明程度虽已超过50%,但仍有潜力可挖;准噶尔盆地探明率仅21.51%,只要不失时机地找到新的出油点或接替油区,其储产量应当继续攀升并出现新的峰值的可能性极大。
4)探井密度较大,单井产量低 圣豪尔赫湾盆地探井密度为16.4km2/井,平均单井产量为5~6t/d;准噶尔盆地的探井密度为49.84 km2/井,平均单井产量仅为2.5t/d.

表2-3 圣豪尔赫湾盆地和准噶尔盆地基本地质参数及储产数据
类     比   准噶尔盆地   圣豪尔赫湾盆地
油田发现年代   1955   1907
盆地类型   克拉通山间   克拉通内裂谷/坳陷
盆地面积(104km2)   13   8.8
主要储积层系   P~N   J~K
勘探成熟类型   渐熟型   渐熟型
年产百万吨时间(年)   1958   1912(?)
年产千万吨时间(年)   2002   1990
发现油气田数量(个)   23   近100
钻井井数(口)   25043(2001年)   21950(1993年)
探井井数(口)   2714   5380
生产井数(口)   21934   16618
探井密度(km2/井)   49.84   16.4
平均单井产量(t/d)   2.5   5~6
累计探明储量(108t)   18.47   4.13
剩余探明可采油储量(108t)   2.3055   0.5478
石油资源探明率(%)   21.51   >50(?)

另外,与圣豪尔赫湾盆地相比准噶尔盆地尚有较大探明和上产空间。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准噶尔盆地的探井密度仅为圣豪尔赫湾盆地的1/3,资源探明率还不到圣豪尔赫湾盆地的一半,目前已找到的油气田数也只有圣豪尔赫湾盆地的1/4,尚有较大空间探明到更多新的油气田和产量持续增长的空间。从准噶尔盆地的油气资源探明速度来看,1950~1978年年平均为0.21%;1978~1984年年平均为0.65%;1984~1990年年平均为0.77%;1990~2001年年平均为0.87%.由此可见,50a来准噶尔盆地的油气资源探明速度呈明显升势,这又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准噶尔盆地目前正处于勘探探明储量高速增长阶段,其产量上升的后劲有余,不容悲观。
2.4 规律和认识  
1)原油产量与探明程度,在勘探初期至成熟期,呈正增长关系;当探明程度达到高成熟期以后(探明率>60%)以后,则原油产量有快速下降的趋势。
2)在探明程度为8%~45%时,即勘探中期至勘探成熟期的早期,资源探明速度明显加快,一般每年探明资源量的1%以上,最高达1.68%;当探明程度大于45%以后,即勘探成熟期的早期以后,资源探明速率则有减缓的趋势,一般每年探明不足1%的资源量。
3)准噶尔盆地在油气勘探探明成熟度的发展历程上属于渐属型盆地。
4)准噶尔盆地之所以能在勘探上形成渐熟型,应当说是与其盆地表层(新生界)、中部结构层(中生界)和下部结构层(上古生界、特别是石炭系到下二叠统)间的地质结构性质和构造格局存在相当大的差异有密切的关系。这种客观复杂的物质基础导致其勘探难度相当大,再加上其勘探力量显得不足,勘探节奏变慢等因素,在总体上储产量的递增呈“逐渐发展”的态势。
5)渐熟型盆地的生命力表现非常顽强,其上升期或相对平稳的高产期时间可以拉的较长或很长,如准噶尔盆地从上世纪五十年代末100×104t到1000×104t用了50a,而阿根廷圣豪尔赫湾盆地则长达80a之久。这种生命力变化的原因在于已开发的(特别是较早期开发的)油气田日益增大的自然递减和越来越大的新发现储量与新建设的产能,使整个盆地的增与减的代数和成增产趋势。这就是生命力的动态平衡。产量基数越大,所要弥补的减产数也越大;而时间越向后推移,递减率越高。这两个因素的结合往往使增产和稳产变得日趋艰难。
6)通过本文对国外陆相油气盆地的调查和类比分析认为,准噶尔盆地勘探程度及资源探明程度均较低,为21.51%,勘探仍处于早-中期,油气勘探潜力巨大,年产上千万吨后,寻找新的储产量接替点虽难度更大,但要有信心,仍要做更艰苦细致的工作。
[ 此贴被upcysb在2006-08-19 08:54重新编辑 ]
评价一下你浏览此帖子的感受

精彩

感动

搞笑

开心

愤怒

无聊

灌水
离线z_r_q
发帖
309
财富
82
威望
9
交易币
0
只看该作者 1楼 发表于: 2006-09-23 | 石油求职招聘就上: 阿果石油英才网
谢谢了
离线imvolk
发帖
122
财富
335
威望
24
交易币
0
只看该作者 2楼 发表于: 2006-09-25 | 石油求职招聘就上: 阿果石油英才网
很有用。谢谢。
离线zhuengq
发帖
*
财富
*
威望
*
交易币
*
只看该作者 3楼 发表于: 2007-01-15 | 石油求职招聘就上: 阿果石油英才网
这多好的文章啊
离线zhuengq
发帖
*
财富
*
威望
*
交易币
*
只看该作者 4楼 发表于: 2007-01-15 | 石油求职招聘就上: 阿果石油英才网
这多好的文章啊
离线dtx2003
发帖
144
财富
595
威望
50
交易币
0
只看该作者 5楼 发表于: 2008-08-14 | 石油求职招聘就上: 阿果石油英才网
如此详尽的数据,可能取自某情报机构。
离线钻井工人
发帖
1555
财富
5282
威望
0
交易币
0
只看该作者 6楼 发表于: 2013-03-29 | 石油求职招聘就上: 阿果石油英才网
仍要做更艰苦细致的工作。
钻井工人

网站事务咨询:QQ:1392013 | 26189883
阿果石油网为免费个人网站,为石油人提供免费的在线即时技术交流场所,拒绝任何人以任何形式在本论坛发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相抵触的言论和行为!
如有言论或会员共享的资料涉及到您的权益,请立即通知网站管理员,本站将在第一时间给予配合处理,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