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1547阅读
  • 2回复

论松辽盆地地下水动力场的形成与演化(一)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lavendergirl
 
发帖
13
财富
408
威望
4
交易币
0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0楼 发表于: 2007-07-27 | 石油求职招聘就上: 阿果石油英才网
— 本帖被 yuyingzhou 从 教程文档 移动到本区(2008-07-03) —
论松辽盆地地下水动力场的形成与演化




摘  要
    理想的沉积盆地地下水动力场模式可以归纳为对称型和不对称型两种,其局部地下水动力单元可以划分为:①泥岩压榨水离心流;②大气水下渗向心流;③越流、越流——蒸发泄水;④滞留4种类型。地下水动力场演化具有旋回性,每个旋回可以分为两个阶段:①盆地沉降接受沉积时期的泥岩压榨水离心流阶段;②盆地抬升剥蚀阶段的大气水下渗向心流阶段。随着沉积盆地的形成与演化,水动力场也有形成、发展和消亡的过程。松辽盆地地下水动力场具有明显的不对称性:盆地北部和东部大气水不对称下渗形成向心流;中央坳陷区压榨水形成离心流和越流;盆地南部以越流——蒸发浓缩为特征。在纵向上地下水动力的强度具有分带性,由浅到深,可以划分出强、弱、停滞3个带。

关键词:松辽盆地  水动力场  局部水动力单元

0    前言
    含油气沉积盆地地下水动力学是涉及水文地质学和石油地质学的交叉学科。自80年代末以来,国内外学者对油田地下水化学、地下水动力与油气田形成与分布的关系从机理上开始了新的思考,并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研究工作。如Toth. J(1987)在重力作用下的地下水流动模式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杨绪充(1989)则总结了沉积盆地地下水动力场的基本特征。另外,刘方槐等(1991)和地质矿产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研究所(1987)分别对含油气沉积盆地的油田水文地质学和水文地球化学作了详细的研究。进入90年代以后,有关沉积盆地流体动力学方面的研究不断得到重视与发展,并且从盆地流体历史分析的角度进行新的探索(楼章华,蔡希源,高瑞祺,1998)。但是,油田水文地质学一直是石油地质学领域十分薄弱的环节,有关油田地下水动力学及其与油气田形成、分布方面的研究也有待于进一步深入。本文试图以松辽盆地为例,探讨含油气沉积盆地地下水动力场的形成与演化规律。在总结沉积盆地地下水动力场模式的基础上,对松辽盆地地下水动力场的形成、演化作了论述。

1地质背景

    松辽盆地是一个位于克拉通内部的大型中新生代陆相含油气沉积盆地。盆地内发育了以白垩系为主的中新生代地层,最大厚度达10000m,从浅到深构成了多套含油组合。盆地从形成到结束经历了多期构造运动(杨万里等,1985),可以划分为热隆张裂、裂陷、坳陷和萎缩4个发展阶段(杨继良等,1989)。沉积盖层构造主要形成于中白垩世末期、晚白垩世末期和第三纪末期(图1)。主要考虑中浅层构造和地层特征,结合深层构造和基底性质,将松辽盆地划分为6个一级构造单元和31个二级构造单元(图2)。
    松辽盆地沉积盖层的沉积环境为冲积——湖泊沉积体系。在剖面上形成了由燕山运动、喜山运动控制的反映盆地由断陷——坳陷——萎缩3个阶段的一级复合沉积旋回(王志武等,1993)。早期断陷沉积阶段的沉积特点是近物源,分散小水系,多沉积中心;中期坳陷沉积阶段(形成了松辽盆地白垩系的主要沉积盖层)的沉积特点是远物源,大水系,单沉积中心,不对称相带呈环状展布,湖面经历了多次涨缩,宽广的过渡相和滨浅湖相楔入深湖相之中;晚期萎缩阶段的沉积特点是近物源,分散小水系,相带分异差。

2 地下水动力场模式

2.1 理想的沉积盆地地下水动力场模式
    含油气沉积盆地地下水动力场的理想模式可以归纳为两种,即对称型和不对称型(图3 )。松辽盆地属典型的不对称型,有北部大气水下渗补给形成向心流,盆地中央坳陷区泥岩压榨水形成离心流和南部越流——蒸发泄水的总体特征。

2.2 局部水动力单元类型
    含油气沉积盆地地下水动力单元大致可以划分为:① 泥岩压榨水离心流,② 大气水下渗向心流(杨绪充,1989)、③ (层间)越流、越流——蒸发泄水(Toth. J,1987)和④ 滞留(杨绪充,1989)四种类型(图3)。
    泥岩压榨水离心流随着埋深和负荷的加大,泥岩压实排水,同时发育异常高压。排出水进入相邻的渗透层,形成高压。高压由凹陷中心往盆地边缘呈不规则环状减弱,由此引起的势能差导致由凹陷中心往边缘放射状的地下水流动,称为泥岩压榨水离心流。离心流区以湖相泥岩发育和砂泥比低为特征。离心流区的地层压力以高压为主,在离心流方向上,压力系数呈不规则环状降低。地下水被泥岩压实排出水交替。
    大气水下渗向心流  盆地边缘和盆地内隆起区,由于地形差,或地下地层内部能量降低(如十屋断陷的天然气漏失作用),从盆地边缘和隆起剥蚀区,在重力势能作用下大气水下渗,发育大气水下渗向心流。
    越流、越流——蒸发泄水  越流泄水是指盆地中地下水随着埋藏压实穿越层面,垂直于等势面由相对高势区流向相对低势区的地下水流动。总体上,越流泄水由盆地深部流向浅部和地表。大气水下渗和泥岩压实排水都给渗透层提供了地下水,只有通过泄水才能保持物质平衡。泄水方式包括越流泄水和蒸发泄水。随着埋深的增加,蒸发泄水作用减弱。越流泄水是埋藏较深层段的主要泄水方式。
    滞留  含油气沉积盆地地下水动力场具有形成、发展、消亡的过程。在地下水动力场的演化过程中,由于地层的埋深增加,泥岩压实排水枯竭,大气水下渗又受阻,就会出现地下水滞留现象。另外,由于盆地中局部空间的能量下降,又处于相对封闭状态,也会出现暂时性的滞留现象。

评价一下你浏览此帖子的感受

精彩

感动

搞笑

开心

愤怒

无聊

灌水
离线lavendergirl
发帖
13
财富
408
威望
4
交易币
0
只看该作者 1楼 发表于: 2007-07-27 | 石油求职招聘就上: 阿果石油英才网
论松辽盆地地下水动力场的形成与演化(二)
3 水文地质旋回

    卡尔采夫(1969)(转引自程汝楠,1991)指出,一个水文地质旋回分为两个阶段,即沉积水文地质阶段,为压榨水形成的离心流发育阶段;和渗入水文地质阶段,为大气水下渗形成的向心流发育阶段。前者包括从区域沉降和水侵开始,并发生沉积作用和埋藏沉积水的整个时期;后者是当区域隆起、水退、含水岩石遭受剥蚀并发生大气水的渗入形成渗入水的整个时期。
    实际上,水文地质旋回可能还要复杂一些。即沉积水交替和渗入水交替可同时在一个盆地的不同地区进行着(程汝楠,1991)。根据松辽陆相含油气盆地的水文地质旋回特点,每个水文地质旋回可以划分为A、B两个阶段:A沉积埋藏压实排水形成的压榨水离心流阶段;B抬升剥蚀导致的大气水下渗向心流阶段(图4 )。

4 控制沉积盆地水动力场形成演化的因素

    区域大地构造背景决定了沉积盆地的发展与演化。含油气沉积盆地水动力场的形成、演化是沉积盆地演化在孔隙流体中的综合反映,它直接受盆地地貌、水文网、沉积环境、构造性质及它们演化史的控制。
    水文网  松辽盆地的水文网分布具有明显的继承性。盆地的主要供水体系位于盆地北端,大气水由北往南渗入、径流,通过越流——蒸发泄水,总体上决定了由北往南地下水矿化度、离子浓度增加。另外,在盆地边缘的冲积体系中可以导致大气水的局部下渗。
    沉积史盆地沉积史决定了沉积相带和不同岩性地层单元在空间上的组合关系。水下沉积的湖相泥岩具有高孔隙度和高含孔隙水的特点,是控制压榨水离心流形成、分布的关键因素之一。
    构造史  沉积盆地的构造史决定了地层之间的接触关系,和水文地质旋回压榨水离心流阶段和大气水下渗向心流阶段的交替组合。

5地下动力场的形成与演化

    地下水的补给源包括(地质矿产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研究所,1987):①内补给源——即泥岩压实排水补给;②外补给源——即大气水下渗补给。
    泥岩压实排出水是沉积盆地水动力场演化过程中重要的孔隙水来源之一,且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沉积盆地流体场的形成与演化。盆地沉积盖层的不同岩性地层单元的沉积速度、单层厚度、构造性质以及它们在三维空间上的组合关系控制了泥岩层段的压实排水史,也控制了内补给源地下水的流动方向和流动强度。因此,目前人们(刘方槐、颜婉荪,1991)广泛采用压出水水头、沉积水动力和水交替强度来研究古水动力场的形成与演化。
外补给源的强度、影响范围及其演化规律,主要依靠恢复沉积——构造史、古气候——古地貌史,结合水化学史、现今水化学场、现今水动力场的分布和水文地质旋回的划分,分析大气水的下渗规律和影响强度、范围。

5.1  现今地下水动力场分布特征

松辽盆地的沉积盖层有良好的渗透性,孔隙流体供排基本平衡,以正常地层压力为主。只有中央坳陷的局部地区发育高压。黑帝庙和萨、葡、高油层的高压分布范围小。在沉积埋藏过程中,孔隙水通过离心流泄水降压。随着压实作用的减弱,由于离心流的泄水作用、天然气的漏失作用,只在凹陷中心的局部地区保存了高压。由于青一段盖层的封闭能力强,加上扶杨油层砂岩成岩强度大,储层致密,孔渗性差,导水能力弱,从而导致在中央坳陷区的扶杨油层较大范围的高压区。深部地层的封闭性由于断裂作用遭到破坏,并且没有区域性的良好盖层,以正常地层压力为主。
    东北隆起区、北部倾没区大气水下渗,水头往倾没方向降低,形成向心流。在三肇凹陷、齐家——古龙凹陷形成了压力系数、水头的相对高值区,发育离心流(图5 )。
    总体上,以盆地北端为主的盆地边缘是大气水下渗——向心流淡化区;中央坳陷区为泥岩压实排水——离心流淡化区;越流泄水区为过渡区;盆地南部以越流——蒸发泄水为主,只有盆地边缘和隆起的局部地区有间断性的大气水下渗作用。 矿化度(图6) 、Na+    、Cl-(图7)浓度在平面上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泥岩压实排出水和大气水下渗,降低了油田水的矿化度、Na+、Cl-浓度。在向心流和离心流的方向上,由于渗滤浓缩作用和大气水、泥岩压实排出水(包括粘土矿物脱出的淡水)交替强度的减弱,矿化度、Na+、Cl-浓度增加。在越流泄水区形成相对高值区。盆地南部以越流——蒸发泄水、浓缩为特征,除盆地边缘因大气水下渗淡化外,大部分地区的矿化度,离子浓度明显高于其它地区。
    在研究运移动力、运移通道、供水方式与供水区、泄水方式与泄水区的基础上,结合油田水化学场、地层压力场和天然气运移模式,才能准确地建立现今水动力场(图8)。

5.2  地层埋藏压实与离心流
    通过压出水水头(地质矿产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研究所,1987)的计算,可以分析沉积盆地离心流的成因与演化。压出水水头是通过每一个钻孔资料计算出的某一地质历史时期决定一定范围内盆地内循环水动力系统(离心流)的地层压缩厚度,换算为压出水水头高度。 因为不考虑地层在横向上的压缩,故压出水水头实际上等于两个时期地层厚度之差,即孔隙缩小值。按所划分的水文地质旋回计算,编绘出三个主要水文地质旋回阶段末的水动力图(图9)。
    压出水水头可以用来反映离心流的强度(地质矿产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研究所,1987;刘方槐等,1991))。青山口组、姚家组和嫩江组泥岩的压实排水作用决定了松辽盆地离心流性质和石油运移方向。嫩江组沉积以前,压出水水头向中央凹陷中心呈环状升高,离心流的方向由坳陷中心向边缘呈放射状排列(图9)。嫩江组沉积以后的燕山运动和喜山运动,形成了松辽盆地内的二级构造单元,大庆长垣地区的抬升隆起改变了中央坳陷区的离心流性质,分别以黑鱼泡凹陷、齐家——古龙凹陷、长岭凹陷、三肇凹陷为中心,分割成多个离心流区。在嫩江组沉积以后,大庆长垣地区由于间断性的抬升剥蚀作用,压出水水头低,成了齐家——古龙凹陷、三肇凹陷靠近长垣一侧离心流的汇合区和越流泄水区。齐家——古龙凹陷的西侧和三肇凹陷东南侧的离心流指向盆地边缘(图9)。

5.3  水文地质旋回的划分
    表示沉积、剥蚀和地层上、下接触关系的综合柱状图、各时期的岩相古地理图和盆地的构造演化史,是划分水文地质旋回和阶段的主要依据。嫩江组沉积末期、明水组沉积末期、早晚第三纪之间和第三纪末期的四次构造运动决定了松辽盆地的主要水文地质旋回(图10)。
    嫩江组沉积以后,发生了断裂活动和褶皱变动,导致了嫩江组及其以下地层不同程度的剥蚀作用。总体上有东强西弱的特征,以东南隆起区、中央坳陷区的东南侧和大庆长垣的抬升剥蚀作用最为强烈,其中伏龙泉——梨树地区、长春岭背斜带、朝阳沟阶地最为明显,使得局部地区嫩江组以上地层直接超覆于泉头组之上。晚白垩世末期的构造运动形成了白垩系与第三系的区域性不整合,剥蚀强度东强西弱,以大庆长垣、中央坳陷的东南侧和东南隆起区最为强裂。喜山运动(Ⅰ——Ⅱ幕)(王志武等,1993)使得依安组、大安组、泰康组之间的不整合接触,抬升剥蚀具有更明显的东强西弱的特性。沉积埋藏压实排水的压榨水离心流阶段大致相当于柱状剖面图中的地层沉积段;而抬升剥蚀导致的大气水下渗向心流阶段相当于该图中的缺失段。泉头组沉积开始,松辽盆地经历了5个水文地质旋回,每个旋回可以划分为压榨水阶段和大气水渗入阶段。
    压榨水形成的离心流是松辽盆地石油运移的最主要动力,也是石油聚集成藏的最主要阶段。水文地质旋回的周期性决定了石油和压榨水运移、流动的阶段性,使得石油从生油中心往边缘波浪式运移,油藏呈阶梯式——环带状分布的石油运移、聚集规律。

5.4 松辽盆地水动力场的形成与演化
    水动力场的形成、演化是不同岩性地层单元在三维空间的组合规律、构造性质与演化在孔隙水中的综合反映。沉积环境、埋藏压实史决定了沉积埋藏水的排泄和离心流的形成与演化;沉积环境、水文网的分布和构造演化决定了大气水的下渗。
松辽盆地水动力场的形成、演化,在平面上具有明显的不对称性,总体上盆地北部和东部为大气水下渗向心流区;南部以地下水的蒸发——浓缩泄水为特征,只有盆地边缘和隆起剥蚀的局部地区为大气水下渗区;中央坳陷区为离心流区和离心流的越流泄水区(图11)。青山口组沉积时期(图11a)整个盆地还处于统一的坳陷时期,沉积盖层的埋藏深度浅。在沉积埋藏过程中,沉积物压实排水形成离心流。中白垩世末期,沉积盖层的二级构造开始形成,盆地中心南北向的大庆长垣隆起把坳陷分割成东西两个次一级的凹陷,这两个凹陷在沉积埋藏时期分别形成离心流区;盆地边缘的地表水由于地形差在重力作用下渗入地下,形成向心流;在凹陷边缘离心流、向心流汇合形成越流泄水区。大庆长垣则成为东凹陷向西流动的离心流和西凹陷向东流动的离心流的共同指向区,是这两部分离心流的共同越流泄水区(11b)。晚白垩世的沉积、沉降中心向西移动,东西两个凹陷的离心流轴心向西移动(11c)。第三纪末期盆地东部抬生剥蚀,东凹陷的离心流减弱、消亡。西凹陷的沉积沉降中心缩小,且进一步向西偏移,离心流的轴心也随之向西略有偏移(11d)。但是,自中白垩世末期二级构造形成以后,地下水动力场的基本特征具有相似性。
在纵向上,地下水动力场的形成与演化具有阶段性,即水文地质旋回性(程汝楠,1991):区域沉降时期的压榨水离心流阶段;抬升剥蚀时期的大气水下渗向心流阶段。水文地质旋回取决于盆地的构造史和不整合面的形成与分布。另外,在纵向上,水动力强度与演化规律与地层的埋藏深度有关。随着埋深的增加,地层的压实强度增加,压实排水作用减弱,消失,离心流减弱、停止,从而在坳陷中心的深部地层中发育滞留的水动力环境。大气水下渗作用也随着埋深的增加而减弱。因此,在离心流区,纵向上可以划分出强离心流、弱离心流、和滞留三个带(图12 );在大气水下渗向心流区也可以划分出强大气水下渗向心流(自由交替带)、弱大气水下渗向心流(交替阻滞带)、滞留(交替停滞带)三个带(刘方槐等,1991)。



离线lavendergirl
发帖
13
财富
408
威望
4
交易币
0
只看该作者 2楼 发表于: 2007-07-27 | 石油求职招聘就上: 阿果石油英才网
论松辽盆地地下水动力场的形成与演化(三)
6局部水动力单元的分布规律

    松辽盆地水动力单元大致可以划分为:泥岩压榨水离心流、大气水下渗向心流、层间越流与越流——蒸发泄水和滞留四种类型。

6.1 泥岩压榨水离心流
    松辽盆地的离心流主要发育在齐家——古龙凹陷、三肇凹陷,其次是长岭凹陷和黑鱼泡凹陷。离心流呈放射状由凹陷中心的高势区指向凹陷边缘的低势区。离心流区以湖相泥岩发育和砂泥比低为特征。离心流区的地层压力以高压为主,在离心流方向上,压力系统呈不规则环状降低。地下水被泥岩压实排出水交替,矿化度、Na+、Cl-浓度相对较低,盐化系数较小,形成了矿化度、Na+、Cl-浓度和盐化系数盆心低值区。而CO32-+HCO3-、SO42-浓度和变质系数、脱硫系数大,形成了CO32-+HCO3-、SO42-浓度和变质系数、脱硫系数盆心高值区。在离心流方向上,地层水的矿化度、Na+、Cl-浓度和盐化系数升高;CO32-+HCO3-、SO42-浓度和变质系数降低。

6.2 大气水下渗向心流
    盆地边缘或盆内隆起剥蚀区,由于地形差,或地下地层内部能量降低,如十屋断陷的天然气漏失作用,促使大气水在重力作用下,从盆地边缘或隆起剥蚀区下渗,发育大气水下渗向心流。
    大气水下渗补给包括大气降水补给和河水渗漏补给。据初步估计,盆地北部补给区多年平均大气降水量为469.2毫米,即每年为150.14亿立方米,其中渗入补给地下水量为27.46亿立方米。在盆地北部和西部,有很多河流从山区流入盆地,其中乌裕尔河和双阳河,均系盲尾河,河水除地面蒸发损失以外,全部渗漏补给地下水。此外,还有嫩江、讷莫尔河、诺敏河、阿伦河、雅鲁河大小河流流入盆地,在丰水期直接渗漏补给地下水。因此,松辽盆地地下水的渗入补给量是丰富的,主要的大气水下渗向心流区有:①盆地北端大气水下渗向心流区,包括东北隆起区、北部倾没区;②西部斜坡区盆地边缘大气水下渗向心流区;③长春岭背斜带——扶余隆起区局部大气水下渗向心流区。
6.2.1 盆地北端大气水下渗向心流区
    盆地北端是松辽盆地发育河流——三角洲沉积体系的主要地区,也是一个继承性的大气水下渗向心流区。渗透层中的孔隙水供排平衡,以正常地层压力为主。大气水的连续继承性下渗使得地层水的矿化度、离子浓度低,脱硫作用彻底。由盆地北部边缘下渗的大气水,在流动过程中渗滤浓缩,矿化度、离子浓度由北往南升高。大气水的下渗作用降低了向心流区的地层温度和地温梯度。
6.2.2 西部斜坡区盆地边缘大气水下渗向心流区
    从现今水头分布可知,这个地区的水势由西部斜坡区的盆地边缘往盆地中心方向升高,垂向上各层段的水头差别也很小,没有明显的现今大气水下渗向心流作用。但是从地下水化学参数的特征中可以发现,该区存在过大气水下渗向心流作用,使得地下水的矿化度、离子浓度偏低,并造成由北往南,由盆地西部边缘往中心方向,地下水的矿化度、Na+、Cl-浓度和盐化系数增加。与北端大气水下渗向心流作用相比影响范围小,时间短,且主要局限在西部斜坡区的北端。
6.2.3 长春岭背斜带——扶余隆起区局部大气水下渗向心流区
    该区是一个伴随古水文地质旋回由越流——蒸发和大气水局部下渗交替作用的两种局部水动力单元的叠合区,并且以蒸发——越流为主。在古水文地质旋回的大气水下渗阶段,由于局部和间断性的大气水下渗作用,在长春岭背斜带和扶余隆起区的顶部,扶杨油层的地下水保留了相对低矿化度、低离子浓度的地下水化学性质。

6.3 越流泄水
    大气水下渗和泥岩压实排水都给储层提供了地下水,只有通过泄水才能保持物质平衡。泄水方式包括越流泄水和蒸发泄水。随着埋深的增加,蒸发泄水作用减弱。越流泄水是埋藏较深层段的主要泄水方式。
    松辽盆地的主要泄水区有:①大庆长垣的越流泄水区;②朝阳沟阶地——长春岭背斜带——扶余隆起区的越流——蒸发泄水区;③西部斜坡区的越流——蒸发泄水区;和④齐齐哈尔——大庆——肇东一带越流泄水区。
6.3.1 大庆长垣越流泄水区
    大庆长垣位于黑鱼泡凹陷、齐家——古龙凹陷、三肇凹陷包围的中心,是一个离心流集中指向的位置。离心流补给的地下水往浅部越流排泄,保持长期的供排平衡。
6.3.2 朝阳沟阶地——长春岭背斜带——扶余隆起区的越流——蒸发泄水区
    位于三肇凹陷、齐家——古龙凹陷的南侧,是一个仅次于大庆长垣的离心流集中的指向区,以压榨水交换阶段的离心流补给的地下水往浅部越流、蒸发泄水为最显著特征。大气水下渗交换阶段,在局部隆起区可有短时期、小范围的大气水下渗淋滤作用。
6.3.3 西部斜坡区的越流——蒸发泄水区
    以齐家——古龙凹陷的中央轴线为界,离心流分向东和向西两大方向。向东离心流指向大庆长垣,向西离心流指向西部斜坡区,在流动过程中往浅部越流、蒸发泄水。
6.3.4 齐齐哈尔——大庆——肇东一带越流泄水
    由离心流和向心流汇合形成越流泄水区。这一带是盆地发育过程中长期的沉积环境过渡区,地层岩性组合的过渡带。该带以南以湖相泥岩丰富和以泥岩压实排水形成离心流为主;该带以北以冲积成因的砂泥岩互层为主,和大气水下渗形成向心流为特征。离心流和向心流的汇合势必导致地下水的越流泄水,形成越流泄水区。在地下水化学性质上具有明显的过渡性。

7    结  论

    (1)水动力场的形成、演化是不同岩性地层单元在三维空间组合规律、构造性质与演化在孔隙水中的综合反映。直接受盆地地貌、水文网、沉积环境、构造性质及其它们的演化史的控制。
    (2)在平面上,松辽盆地的水动力场具有明显的不对称性:以盆地北部和东部为主的盆地边缘为大气水下渗向心流区;中央坳陷区为离心流区和离心流的越流泄水区;盆地南部以地下水的蒸发——浓缩泄水为特征。
    (3)在纵向上,松辽盆地的水动力场具有分带性:在离心流区,纵向上可以划分出强离心流、弱离心流、和滞留三个带;在大气水下渗向心流区也可以划分出强大气水下渗向心流(自由交替带)、弱大气水下渗向心流(交替阻滞带)、滞留(交替停滞带)三个带。

网站事务咨询:QQ:1392013 | 26189883
阿果石油网为免费个人网站,为石油人提供免费的在线即时技术交流场所,拒绝任何人以任何形式在本论坛发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相抵触的言论和行为!
如有言论或会员共享的资料涉及到您的权益,请立即通知网站管理员,本站将在第一时间给予配合处理,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