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2631阅读
  • 2回复

[技术讨论]压力快速解释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一建忠情
 
发帖
36
财富
56
威望
0
交易币
0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0楼 发表于: 2009-03-21 | 石油求职招聘就上: 阿果石油英才网
— (earthworm) 建议好好编辑一下  后者弄个附件就好 帖子介绍一下就行 (2009-03-21 19:02) —

地层压力快速测试解释技术

一测试压力的目的:
     测试地层压力,是为了了解油田生产中的油水井之间的关系,以及油井的压力损失和压力大致分布的方向,以确定加密井位,平面调参,调整注水量的重要依据之一。
但由于各个油田的地质情况不一,造成各个油田测压时间也不统一,尤其是低渗透油藏,测试时间一般超过11天,这样大量的测压任务就会影响生产井的产量,与采油单位的任务相互冲突。而很难保证测压任务的完成。
常规油田是通过动液面监测来弥补部分地层压力监测的,而动液面监测只适用于直井。所以对于以丛式井为主要开发手段的油田,存在大量的斜井,所以常规测压任务在传统测试技术中,就需要大量的测试时间来完成,从而会影响产量。
压力快速解释技术就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而产生的。
关于水井测压,仅仅通过常规的变压力-流量,一般2-3个小时进行分层变压力-流量测试就可以达到测试目的。
二 压力快速测试解释技术原理:
1.    地层压力分布原理:
常规的地层压力是严格遵循达西定律,对于油井的分布曲线应该是这个规律的。

在不同的压力点其恢复曲线也不同,但最终的地层压力在影响半径处是相同的。
如下图:

       p





                                                  r
     由上图表明流动过程中如果确定不同的初始压力点,也可以计算出地层re(影响半径)处的地层压力
2    压力恢复曲线的测试:
压力恢复曲线的测试是油田油井常用的测压手段,其测试的压力数据是压力-时间变化曲线。常规的测试一般测试地层压力需要3天
以上的时间,而低渗透油藏需要10多天甚至一个月以上的时间来判断和计算地层压力。
        



       P






                                                   t
3    地层压力快速计算的原理:
由地层压力分布曲线和压力测试曲线,看,在同一个井底压力的初始点,测试曲线稍微滞后一点。但压力趋势是一致的,也就是说压力恢复曲线的测试实际就是压力分布曲线的测试。
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将t时刻的井底测试压力认为是距生产井r处的压力传递过来的反应。
在不同压力点下测试的压力曲线,其曲率是不一样的,如图:pt是pr经过t时间流入井底的反应。其间存在地层粘滞阻力力损失,需要通过标准图版进行粘滞系数的修正。也就是通过区块某井的常规压力测试图版,进行快速压力测试的粘滞系数修正。

修正后的计算,可以认为:
Pt+粘滞阻力损失=Pr
这样就可以进行压力分布曲线的曲率计算,从而得到实际的地层生产压力。节约大量的测试时间。实际结果误差< 10% 。
无论任何压力点下的测试,其流动都是由r处的地层压力Pe来提供流动压力的。这样我们就可以通过动态测试数据,进行地层压力的解释计算。

高渗透油藏,一般测试4-6个小时,数据采集密度:5-10秒每点。
低渗透油藏,一般测试8-24小时,数据采集密度:10-20秒每点。
基于上述原理,我们就可以利用短时间内的压力恢复曲线来计算地层re处的压力了。
4    测试时间要求:
因为地层恢复过程有一些不可预料的因素,而且,测试仪器的精度等一些客观因素,在分析计算的时候,需要大量的数据来修正计算误差。所以低渗透游藏一般测试时间安排至少一天,如果是常规油藏,测试时间4-6小时就可。
测试数据密度点要求:因为是短时间测试,需要高密度和高精度的压力传感器,一般设置为5-20秒一个测试压力点即可。
5    低渗透油藏的新的测试方法:
由于油井恢复速度慢,至少一天的时间,担心影响产量,可以测试对应水井,但要求是水井的注水压力高。在地面用压力传感器和计算机自动化采集压降数据4-6小时即可。这样是以水井的影响半径处的地层压力来替代油井的测试。以减少测试时间。
6  技术优点:
不占大量的生产时间,快速动态的分析地层压力变化。计算方法合理,利用测试密度点是为了得到地层压力分布曲线的曲率,尤其适应低渗透油藏的测试计算。因为老油田具备一些大孔道,其低渗透层的压力恢复规律反而被掩盖了。必须通过分层解释技术来分析。
7 技术要求:
要求开放式测试数据,不下封隔器,常规的测压,水井和油井要求一样。对于低渗透油藏,要求测试时间仅需要24小时,密度点要求≤ 点/60秒,常规油田密度点要求≤ 点/30秒,以保证测试数据的客观性。
(附例)

  


              


                



                
PC61井压力测试解释成果










编 写 人:
                    审 核 人:










目   录

1 基本数据
2 测试压力曲线
  2.1 P1压力测试曲线
  2.2 P2 压力测试曲线
3 压力测试解释成果
  3.1  P1压力测试解释成果
  3.2  P2压力测试解释成果
4 小结









1    基本数据


1 基本数据表
1 基本数据
完钻日期    2003.11.03    水泥返高(m)     429.4
完钻井深(m)    2980    固井质量     合格
完钻层位    S3S    生产层位     S2X2.2-S3S3.1
联入(m)     4.7    生产井段(m)    2669.3-2889.6
油补距(m)     3.7    油层厚度(m)    23.3
最大井斜    4.36°/329.69°/2779m    油层层数    13
人工井底(m)    2929.35    原始地层压力
(MPa)    27.7
(拟射孔层21)
砂面(m)        目前地层压力
(MPa)    20.85
(拟射孔层21)
灰面(m)        压力系数    0.74
(拟射孔层0.77)
桥塞面(m)            
2 油层数据
层位      序号        井段(m)    厚度(m)        备注
S2x2.2-2.3     21-22    2669.3-2677.4     3.8/2    已射;待卡封
S2x4.2-4.4     27,30    2702.9-2713.0    4.5/2    已射    P1
配注待定    
配注
60m3/d
S2x5.1-5.2     31-34    2719.4-2729.4    2.8/3    待射        
S2x5.2     35    2730.8-2733.1    2.3/1    已射        
S2x5.3-5.5    未    2757.0-2759.0     2.0/1    已射    P2
配注待定    
S3s1.5-3.1     48-54    2830.9-2889.6     7.3/4    待射        



2测试压力曲线

2.1 P1 测试压力曲线







2.2 P2测试压力曲线





3压力测试解释成果

3.1    P1压力测试解释成果

       压力分析结果:
            
地层压力:       28.97 ---28.58     MPa

地层启动压力     31.68  MPa

地层温度梯度:    2.92℃/100   m
    有效渗透率:    83.89_--85.04  10-3μm2

3.1.1    P1压力分层因子拟合曲线:
      

     由分层因子曲线观察,此次测试的压力是在同一个均质层内恢复测试的过程,没有产生不同的梯度
  

3.1.2    P1地层压力分布曲线:
    



由于该测试过程中没有其他层的干扰,说明地层介质比较均一,在此基础上,分析P1层的地层压力。

选取测试压力点35.203  34.213              计算地层压力 28.58MPa
选取测试压力点34.213  33.586              计算地层压力 28.97MPa

该层启动压力:31.68 MPa  

有效渗透率:83.89~85.04    10-3μm2

3.2    P2压力测试解释成果

压力分析结果:
            
地层压力:       26.99~27.02     MPa

地层启动压力     31.68  MPa

地层温度梯度:    2.87℃/100   m

    有效渗透率:    45.9_--46.3  10-3μm2
3.2.1    P2压力分层因子拟合曲线:


在分层因子曲线上未显示有不同层的出现。在测试过程是一个均质地层的压力测试过程。

3.2.2 P2地层压力分布曲线


选取测试压力点35.961  35.380           计算地层压力 27.02MPa
选取测试压力点35.305  34.711           计算地层压力 26.99MPa
  
该层启动压力:31.66MPa
渗透率:45.9~46.53μm2

      4    小结




P1,P2存在较大差异,地层压力也不同,通过渗透率的计算看,P1基本可以完成生产配注要求,而P2因为层厚较小,渗透率也较小,可能达不到生产要求。P2属于中低渗透性质的地层。
关于渗透率的解释,最好在调配水量时做一个流量测试,以进行数据核对。


评价一下你浏览此帖子的感受

精彩

感动

搞笑

开心

愤怒

无聊

灌水
离线eclipse
发帖
1929
财富
1931
威望
234
交易币
0
只看该作者 1楼 发表于: 2009-03-21 | 石油求职招聘就上: 阿果石油英才网
均质地层,能有几个呢
本人所回复内容为网络提供,内容的真实、准确和合法性由国际互联网负责,本人对此不承担任何责任。
离线一建忠情
发帖
36
财富
56
威望
0
交易币
0
只看该作者 2楼 发表于: 2009-03-22 | 石油求职招聘就上: 阿果石油英才网
引用第1楼eclipse于2009-03-21 21:45发表的  :
均质地层,能有几个呢

地层的均值与否通过压力、流量得到的分层因子可以进行判断。

网站事务咨询:QQ:1392013 | 26189883
阿果石油网为免费个人网站,为石油人提供免费的在线即时技术交流场所,拒绝任何人以任何形式在本论坛发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相抵触的言论和行为!
如有言论或会员共享的资料涉及到您的权益,请立即通知网站管理员,本站将在第一时间给予配合处理,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