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2344阅读
  • 9回复

关于二氧化碳提高采收率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janice0570
 
发帖
43
财富
53
威望
0
交易币
0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0楼 发表于: 2009-02-17 | 石油求职招聘就上: 阿果石油英才网
— 本帖被 clzcd16606 执行加亮操作(2009-02-18) —
最近大家都挺关注提高采收率的问题,现收集到一点资料,分享一下

目前世界上提高石油采收率的技术以改善二次采油和强化采油为主,其中注CO2二次采油提高采收率的技术进展最快。二氧化碳驱(CO2驱)作为一项提高原油采收率的技术,自20世纪50年代就在现场得到了应用,目前此项技术在美国、加拿大等国的应用已较成熟。我国对该技术的研究相对较晚,随着人们对温室效应与环境关系的理解,受到了高度重视,将CO2注入地层提高原油采收率,可以预测,此项技术在我国石油开采业中将会具有更广泛的发展前景。

一、世界CO2-EOR技术应用现状

据《油气杂志》2006年统计,全球实施CO2-EOR项目共有94个,其中,美国82个(80个混相驱,2个非混相驱),加拿大6个,特立尼达5个,土耳其1个。可以看出,CO2-EOR技术的应用主要集中在美国,其年产油量为1186×104t/a,占世界CO2-EOR总产量的94.2%。
    由于美国天然二氧化碳气体资源丰富,从20世纪70年代就开始了CO2的开发利用,提高采收率就是最主要的方面。理论上,CO2混相驱可使最终采收率达90%以上。从美国CO2混相驱的矿场情况看,CO2混相驱提高采收率的幅度一般为7~20%,个别油田提高采收率的幅度可达30%。美国的实践表明,CO2提高采收率技术适用油藏类型较广、提高采收率的幅度较大、在高油价下投资回报率较高;以工业废气为主的CO2捕集—封存—应用一体化提高采收率技术将是今后发展的新走向,新一代二氧化碳提高采收率技术预计可将采收率提高到60%以上。

二、国内外CO2驱的研究及应用概况

1、美国CO2驱的研究及应用

1.1 适用油藏类型较广

美国2006年实施的82个CO2-EOR项目,依据油藏岩性划分,其中白云岩油藏40个,砂岩油藏26个,石灰岩油藏12个,板状硅藻土岩油藏4个;依据油层渗透率来划分,其中40个项目油层渗透率小于10mD,18个项目油层渗透率大于50mD,其余24个项目渗透率为10~50mD,总体上渗透率在3~270mD之间;依据油层孔隙度来划分,分布范围大体在4%~26%之间,其中11个项目孔隙度小于10%,12个项目孔隙度大于10%,59个项目孔隙度为10%~20%;油藏深度在1150~11000ft,油藏温度在82~250 oF,原油重度在28~44 oAPI之间。可以看出:近80%的项目分布在低渗、特低渗透油藏中,并且大多油藏非均质程度严重;一般是用在水驱之后提高采收率,也有部分是注CO2二次采油。总的说来,CO2-EOR技术适用的油藏类型是比较广的。

1.2 应用效果可观

根据美国能源部的评价,目前常规CO2-EOR技术提高采收率的幅度一般在8%~15%之间。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俄克拉何马州、伊利诺伊州等六大油区评价结果表明,依靠现有CO2-EOR技术将使这六个地区的原油采收率从目前的36%左右提高到48%,提高12个百分点,增加技术可采储量433×108bbl。若将现有CO2-EOR技术推广到美国所有的轻质油藏,预计增加技术可采量800×108bbl。

1.3 油价在25美元/bbl以上就有经济效益

美国现有CO2-EOR项目驱油成本一般为18~28美元/bbl,其中,资本投资3~4美元/bbl、矿区使用费2~4美元/bbl、CO2费用4~5美元/bbl、燃料费1~3美元/bbl、操作与管理费用2~3美元/bbl、税费2~4美元/bbl、其他费用4~5美元/bbl。美国能源部认为,油价为25美元/bbl时,油公司即可获利(3.3美元/bbl),但此时回报率相对较低;当油价为35美元/bbl时,即可获得较高回报,扣除生产成本、税收等费用,油公司将获利7.6美元/bbl。

2、重油CO2非混相驱的研究和应用

CO2驱开采重油一般是在不适合注蒸气开采的油田进行。这类油田的油藏地质条件是:油层薄,或埋藏太深,或渗透率太低,或含油饱和度太低等。注CO2可有效地提高这类油藏的采收率。

大规模用CO2非混相驱开发重油油田的国际是土耳其。土耳其有许多重油油藏不适合热采方法。1986年土耳其石油公司在几个油田实施了CO2非混相驱,获得了成功。其中,Raman油田大规模CO2非混相驱较为典型。

加拿大也有许多重油油藏被认为不适合进行热力采油。今年来,加拿大对CO2驱开采重油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实验得出,轻油粘度在30MPa饱和压力下大约从1.4Pa•s降到0.2Pa•s,降低了7倍,重油在相同的压力范围下从300Pa•s降到20Pa•s,降低了15倍。另外,在不同温度下重油粘度测量发现,温度达到275℃左右才能降粘,而CO2一旦溶解在原油中就可使原油粘度降低,而且可以把粘度降低到用蒸气驱替的水平。据加拿大权威机构研究,加拿大大多数重质油埋深1000m,CO2驱在不大于10~12MPa的注入压力下即可达到降粘的目的,从而增加10~15%的采收率。

3、我国CO2驱的研究和应用

我国东部主要产油区CO2气源较少,但注CO2提高采收率技术的研究和现场先导试验却一直没有停止。注CO2技术在油田的应用越来越多,已在江苏、中原、大庆、胜利等油田进行了现场试验。11963年首先在大庆油田作为主要提高采收率方法进行研究,1966、1969、1985、1991、1994年先后开展了注 CO2先导试验。吉林油田利用万金塔 CO2气田的液态 CO2开展 CO2吞吐和 CO2泡沫压裂已达 00井次以上。1996年江苏富民油田48井进行了CO2吞吐试验,并已开展了CO2驱试验。

草3井位于苏北盆地溱潼凹陷草舍油田戴一段油藏高部位,产层为Ed1段,属底水衬托的“油帽子”。初期自喷生产,日产油约59t, 不含水, 无水采油期共367天,综合含水升至22%时停喷,转入机抽生产后日产油4.55t,含水90%。为了增油降水,在该井进行了CO2吞吐试验,效果明显,原油产量上升,含水下降,泵效增加,有效地延缓了原油产量递减。

江苏油田富14断块在保持最低混相压力的状态下,于1998年末开始了CO2水交替( WAG)注入试验。注入6周期后水气比由0.86∶1升至2∶1,见到了明显的增油降水效果。

大庆油田非混相CO2驱油先导性矿场试验的研究开始于1985年,在可行性研究(室内实验与数模计算研究 )及确定最佳 CO2驱油试验方案后,于1990年在葡Ⅰ2油层开始第一次矿场试验,至1993年3月结束。之后又于1994年3月在萨Ⅱ10~14油层开始第二次试验至1995年底结束。两次试验均采用先前期水驱,后水、气交替注入方式,CO2气体注入总量均为 0.2PV左右。矿场试验所用 CO2为大庆炼油厂的副产品,纯度96%。两次矿场试验的结果表明,水油比和水驱剩余油饱和度降低,采收率提高6.0%OOIP,每增采 1t原油需注入2200m3 CO2气体。

三、适合CO2驱的油藏类型及地质条件

1、适合CO2驱的油藏类型

CO2驱在美国、加拿大、前苏联、土耳其等国家的各种地质物理条件下均进行过矿场试验研究和应用,证明了这种方法不论是在开发早期的低渗透油藏开发,还是晚期的高含水油田提高采收率方面,不论是砂岩油藏,还是碳酸盐油藏均能应用。

CO2驱油可分为非混相驱和混相驱两种驱动类型。

CO2非混相驱的主要驱油机理是降低原油粘度,使原油体积膨胀,减小界面张力等。当地层及流体的性质不适合采用混相驱时,用CO2非混相驱能够大大地提高驱油效率,从而达到提高采收率的目的。CO2非混相驱适应的油藏类型主要包括:压力衰竭的低渗透油藏,高倾角、垂向渗透率高的油藏,重油或高粘油油藏。

CO2混相驱替过程中,CO2抽提原油中的轻质成分或使其气化,从而实现混相是CO2驱最重要的提高采收率机理。当原油与CO2形成混相时,缩小了原油与CO2的粘度比,有效地减弱了CO2的粘度指进,提高了驱油效率。混相驱的驱油效率一般比非混相驱高一倍左右。CO2混相驱在浅层、深层、致密层、高渗透层、碳酸盐层、砂岩中都有过应用的实例。CO2混相驱适合的油藏主要有水驱效果差的低渗透油藏,水驱枯竭的砂岩油藏,接近开采经济极限的深层、轻质油藏、多盐丘油藏。

另外,还有CO2气吞吐方法,主要用于不适合大规模驱替的小断块油田。

2、CO2驱筛选标准及适合的油藏地质条件

从上个世纪70年代以来,关于CO2驱的筛选标准已有很多。1997年,Taber等对世界范围的提高采收率项目进行了分析,认为如果只考虑油藏深度和原油API度,世界上大约80%的油藏都可以通过注CO2提高采收率。在综合考虑了经济因素后,提出了一个新的CO2驱筛选标准。

从国外CO2驱的成功项目看,CO2驱对油藏地质条件要求并不苛刻,其适应的地质条件范围较大,美国实施CO2混相驱的油藏深度范围为594~3962m,孔隙度范围是3.9%~26.4%,渗透率范围为0.002~1.2μm2。

根据国外CO2驱的应用情况,对CO2驱适合的油藏地质条件总结如下:

储集层具有水动力学封闭性

没有大的天然裂缝

油藏温度一般低于120℃
油层厚度在2.5~180m
油藏深度600~4000m储层流体条件(仅对混相驱)
原油粘度低于15mPa·s
原油密度小于0.876
原油富含C2~C6组分
油藏含油饱和度应高于20%

评价一下你浏览此帖子的感受

精彩

感动

搞笑

开心

愤怒

无聊

灌水
离线天海
发帖
205
财富
4
威望
10
交易币
0
只看该作者 1楼 发表于: 2009-02-17 | 石油求职招聘就上: 阿果石油英才网
兄弟,我想问一下,有没有关于如何确定注气的注入压力?怎么知道多大压力能够使气体注进去?
离线aguo_1
发帖
5287
财富
5064
威望
111
交易币
0
只看该作者 2楼 发表于: 2009-02-17 | 石油求职招聘就上: 阿果石油英才网
安全和环保是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
离线littlec
发帖
5
财富
203
威望
0
交易币
0
只看该作者 3楼 发表于: 2009-02-18 | 石油求职招聘就上: 阿果石油英才网
CO2驱是不是吞吐采油?俺管的低渗油藏注水压力在34MPa且注不够,对应油井低能生产,注CO2管用吗?
离线lili1978
发帖
35
财富
285
威望
0
交易币
0
只看该作者 4楼 发表于: 2009-02-23 | 石油求职招聘就上: 阿果石油英才网
对不起!您没有登录,请先登录论坛.
描述: 二氧化碳提高采收率
附件: 二氧化碳.rar (103 K) 下载次数:7 ,你所在用户组没有附件下载权限 VIP会员免积分下载 ,该附件已加密,拥有10威望才能下载
1条评分
技术明白人 财富 +15 参与讨论 2009-02-23
离线秋风习习
发帖
1604
财富
658
威望
68
交易币
0
只看该作者 5楼 发表于: 2009-02-24 | 石油求职招聘就上: 阿果石油英才网
气源、环保、腐蚀、结垢是一些主要问题,美国和加拿大用的多有两个前提:1、油藏均质性好;2.有廉价的气源。
三人行,必有我师!
离线菱歌慢慢
发帖
2310
财富
3073
威望
100
交易币
0
只看该作者 6楼 发表于: 2009-02-24 | 石油求职招聘就上: 阿果石油英才网
  据老美研究co2吞吐:注入总量、注入压力、吞吐周期次数、含油饱和度、黏度、油层厚度等均会影响增产效果;

注入速度、焖井时间、油井含水率也有影响


增产机理大致划分见链接内的图片   http://www.agoil.cn/bbs/read.php?tid-185565.html
[ 此贴被canterwood在2009-02-24 14:34重新编辑 ]
1条评分
技术明白人 财富 +10 参与讨论 2009-02-24
水面细风生,菱歌慢慢声;客亭临小市,灯火夜妆明                          ---王建 《江馆》
离线39924168
发帖
555
财富
271
威望
2
交易币
0
只看该作者 7楼 发表于: 2009-10-15 | 石油求职招聘就上: 阿果石油英才网
好   多谢分享!!!!!
离线lrongj
发帖
110
财富
633
威望
4
交易币
0
只看该作者 8楼 发表于: 2009-10-15 | 石油求职招聘就上: 阿果石油英才网
CO2相态变化复杂引起的问题:
      CO2气体随着压力与温度的变化,状态变化十分复杂。CO2高于临界温度(31.15℃)始终为气相区,而当温度低于临界温度时,压力高于临界压力时,CO2呈单相气体或单相液体:当温度低于临界温度时,且压力低于临界压力时,则将出现汽相区、液相区和两相区。如果温度再继续降低到-56.6℃时,则还可能出现汽、固、液三相点或固、汽两相区。由于相态变化复杂,我油田试验过程中出现以下问题:
1.井口注气压力升高,主要原因是主要原因是井内和地面管线内由于长时间停注CO2汽化,井内气柱压力下降,导致注入井井口注入压力升高;尽量保证二氧化碳在注入井内之前保证地面管线为液态,减少停注时间。
2.出现干冰,导致井口阀门密封不严,测试投捞头堵塞。
3.气体密度ρ气也随着压力、温度而变化,这种性质与水有很大区别,因此井口的注入压力、井底压力、密度、温度以及流量等参数随着环境温度、压力而变化的。通常理论计算存在一定的计算误差,仅作为采油工程工艺设计的参考,不能作为其它相关设计的依据,尤其井下流量计量存在难度。
1条评分
胜利北斗星 财富 +15 参与讨论 2009-10-15
发帖
2146
财富
206
威望
169
交易币
0
只看该作者 9楼 发表于: 2009-10-15 | 石油求职招聘就上: 阿果石油英才网
绝大多数二氧化碳驱项目都是利用天然二氧化碳气藏。

------------------------------------------------
欢迎各位交流技术问题,QQ:1609305395

网站事务咨询:QQ:1392013 | 26189883
阿果石油网为免费个人网站,为石油人提供免费的在线即时技术交流场所,拒绝任何人以任何形式在本论坛发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相抵触的言论和行为!
如有言论或会员共享的资料涉及到您的权益,请立即通知网站管理员,本站将在第一时间给予配合处理,谢谢!